我直呼太帅这就是朝气蓬勃的乡村后浪
2022/9/3 来源:不详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98.html
太行山上,乡村主播何雪艳打开环形灯,开始直播介绍本地的农产品;水稻田里,留学回国的程玉娇支起手机,准备录制科普水稻的双语视频;太岳山下,田园创客乔琳走进工作室,对珐华的釉色进行创新……
近年来,越来越多满怀抱负的年轻人从城市走向农村,变身“直播达人”“田园创客”“果蔬大王”……在绿色田野上书写着他们的青春故事。
今年24岁的程玉娇年留学回国后,选择了返乡创业发展稻鱼菜综合种养农业。晋源区三家村出产的大米远近闻名,程玉娇在社交平台上开通了双语直播,在科普水稻知识的同时拓展销售渠道,不仅生意做得风风火火,自己也变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今年25岁的何雪艳是龙镇村电商服务中心的网络主播,从一个“电商小白”变身网络主播不到一年时间,何雪艳已成为龙镇村带货能力颇强的“网红”。从最初直播时结结巴巴,到如今精准掌握网络语言,何雪艳和村里其他主播变得越来越熟练。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今年29岁的乔琳年留学回国后,回到家乡阳城县继承了长辈的珐华制作技艺。她对珐华的釉色进行创新,让珐华器呈现出更多层次的美。改良创新后的珐华器因为设计感强、釉色特别,受到许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新华社记者柴婷摄
六月,一次选题会上,大家聊起这些奋斗的年轻人。有人建议,能不能把他们的创业经历用影像记录下来,以他们的人生故事为切口,反映“青年兴乡”的生动实践。
盛夏七月,山西分社摄影记者们不顾酷暑,深入太行山上、黄河岸边、中条山间,走近这些朝气蓬勃的乡村“后浪”。
山西省绛县大交镇临浍村村民杨志峰曾经是一名程序员,天生喜欢挑战的他于年辞职返乡,和家人办起了果园。占地20余亩的水果大棚和30多亩的育苗基地被杨志峰打理得井井有条,他还计划利用自己的专长为乡亲们拓展电商渠道,带领更多村民致富。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今年29岁的张旭康是原平市西峪村人,年退伍后选择返乡创业,开始销售当地小米、杂粮等农产品。在妻子闫波的提议下,夫妻二人尝试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销售。随着订单越来越多,他们也开始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今年27岁的栗凯是壶关县绍良村人,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发展蔬菜产业。栗凯在村里流转了亩地建起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等。他采取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网上销售等措施,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致富不忘乡邻,栗凯还将自己的销售经验分享给从事大棚种植的村民,帮助他们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为了做好《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系列报道,我们细化分工,分头采访,上山、入村、进农家,寻找在广阔农村中奋斗的年轻人。
过去,在乡村采访也遇见过不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但在短短一个月内,按照我们的拍摄计划,需要寻找到48位创业类型不同、各具特色的回乡创业青年,依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山西省绛县冷口乡横岭关村村民王璐璐是一个活泼的“90后”女孩,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联合村里的几位年轻人在曾经荒芜的坡地上试种蓝莓并获得成功。现在,横岭关村已种植了上百亩蓝莓,王璐璐为村民们拓展了电商销售渠道,还注册了专属商标,将家乡的优质蓝莓卖到全国各地。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陈贵云是山西省长子县常张乡大中汉村人,年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发展香菇种植。经过几年发展,陈贵云种植的香菇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不少周边村民就业增收,陈贵云也成了村民眼中的“香菇大王”。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站在田间地头,很难想象这些对着我们镜头憨笑的“新农人”,曾经是程序员、大学辅导员、会计师、影视从业者……在采访过程中,他们青春飞扬、充满活力,用自己的鲜活事例为我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乡村创业课。
成为“农村创客”的大学生、带领乡亲勤劳致富的“乡村能人”、留学回国致力于农业创新的年轻人……48位在绿水青山中绽放青春之花的“新农人”的身影,在摄影记者们的镜头中被一一定格。我们还选择了3位海外留学返乡的青年作为短视频稿件的主线,她们的故事也是48位返乡年轻人的缩影。
刘双是山西省昔阳县人,曾在荷兰留学,后又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了生物学博士学位。在家人的建议下,刘双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她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制定了更加科学有效的种植方法,提高了玉露香梨的产量,还搭建电商平台对家乡的玉露香梨进行包装宣传推广。新华社记者柴婷摄
王杰是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闫村人,曾常年在外打工。闫村是当地发展设施蔬菜较早的村庄之一,年,在家人的建议下,王杰返回家乡开始种植大棚蔬菜。从最初的2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11个大棚,王杰种植的西红柿年产量可达到40万斤,带动了不少村民就近就业。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通过客户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