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北伐的致命错误政治仗零分,丧尽人心
2022/9/26 来源:不详接上篇:太平军北伐的致命错误:运动战打成了阵地战
除了军事上的失误之外,北伐军在政治上几乎毫无作为。
由于忽视思想工作,北伐军新招募或者裹挟的队伍在政治上很不靠谱,对造反也没什么热情。他们之所以参军,不外乎混口饭吃或者慑于威胁。一有机会,这些人就会消极怠工,搞破坏,甚至逃跑。
林凤祥和李开芳也不信任他们,冲锋陷阵,还是得依靠从天京一路打过来的老兄弟,新兵只能在老兵的监视和指挥下充当劳力,搞搞后勤运输和军事工程建设。
人员是潜在的战斗力,但这其中存在一个转化的过程。转化的好,实力就可以不断壮大,转化的不好,人员就是包袱和拖累。林李二人不会转化,所以北伐军虽然人数一度膨胀,但是战斗力却没怎么提升。
另一个是宣传问题。相比较南方人,北方人更珍视自己的传统。太平军一路北伐,沿途推行激进的拜上帝教路线,这与中华传统大相悖逆。在广大北方人看来,长毛走的是百分之百离经叛道的邪路。
太平军挺进北方后,大清下令各地办团练,武装起来,对付太平军,同时清廷开动宣传机器,向民众灌输太平军的种种暴行,两者一结合,太平军几乎陷入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
大清虽然垃圾,好歹已经习惯了。长毛来了,男的烧杀抢掠不说,孔孟都不让拜,祖宗牌位得扔进垃圾堆,两相比较,还是做大清的子民好。
此外,太平军的困难还有客观原因——恶劣的天气。
中国历史上,北方人一直对南方的湿热环境心存恐惧,北方士兵南征,大都容易染上各种疾病,导致战斗力大减,比如赤壁之战。
同样,南方人对北方的冬季的严寒也望而却步,南方军队北伐,如果防寒保暖准备不足,就容易被天气虐成冻死狗,比如太平军北伐。
当天平军前锋猛攻沧州时,已经是九月二十五了,换算成公历,将近11月份,北方已然寒冷。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杀到北京城下,太平军就会面临越来越冷的严酷天气。
言归正传,再说怀庆。
从怀庆城外撤军后,太平军一路向西,进入济源。为了防止被清军追上,太平军扔掉了很多辎重,轻装简行,昼夜狂奔,翻山越岭进入了山西。此时,太平军已元气大伤,士气低落,疲惫不堪。
清军的注意力和主要兵力都放在阻止太平军进入关中,所以山西很空虚,不少城池几乎没人防守。太平军再次恢复雄风,一路攻城拔寨,连克垣曲、绛县、曲沃、平阳(今临汾)、洪洞、霍州等地。
占领了这么多地方,粮饷兵员都不是问题了,太平军势力再次发展到五万多人。
有人会问:粮饷兵员哪里搞的?
这简单,在地主家的门上贴张纸条:限两天之内交出两万斤粮食两千银子,否则放火烧屋。有了银子,还怕招不到兵吗?实在招不到兵,手上不是还有枪吗?不当兵,怕不怕死?
生死存亡的时候,什么与民秋毫不犯,什么军纪军规都是扯淡。流窜作战就是打到哪抢到哪,没有例外的。
吃饱喝足的太平军从洪洞出发,一路向东,经黎城攻下临洺关,翻过太行山,杀进了直隶。之后,太平军避实就虚,疾趋东北,向天津杀奔而来。
咸丰帝大惊,将讷尔经额革职,任命胜保为钦差大臣,指挥清军围堵太平军,同时命令僧格林沁率领蒙古骑兵参战。
九月二十五日,太平军抵达了沧州城下,沧州是天津的门户,只要拿下沧州,太平军就可以沿大运河北上,直达天津,进而杀入北京。
胜利似乎就在眼前。
沧州,著名的武术之乡,能挡得住数万太平军吗?
沧州知府沈如潮是个人物,得知太平军即将杀来,他进行了紧急动员,一面招兵买马,强化团练,一边加紧施工,修筑防御工事。
当天平军前锋趁大雾天气偷袭沧州时,沈如潮也利用大雾天气反击太平军。大雾天交战,火器和战法都失去了作用,清军利用熟知地形的优势,轻易击败了太平军的奇袭。
不久,沈知府又在城外大摆地雷阵,引诱太平军出战,当太平军向预设阵地杀来后,清军立即退进城内,只留下几个敢死队在城外负责点火。一声巨响,太平军死伤枕籍。
太平军主力抵达了沧州城下后,将沧州团团围住,复仇心切的太平军发动数次猛攻,终于攻陷了沧州,对沧州进行了屠城。
此前,大清经常向民众宣称太平军屠城,说他们是一群佛挡杀佛、魔挡杀魔的嗜血狂魔。按在现在的说法,这是明显的抹黑行为,因为之前太平军只进行过局部性屠城。
现在,林凤祥和李开芳在沧州这么一搞,屠城的行为算是实锤了。随着消息的扩散,太平军彻底丧失了北方的人心。
攻占沧州后,太平军沿大运河北上,相继占领了青县、静海,兵锋直逼天津。
然而,上天又和太平军开了一个玩笑,此时正值秋汛,清军将芥园大堤决口,津郊地区一片汪洋。大水淹没了静海到天津的所有小路,仅存一条大道,这样太平军无法对天津发动奇袭,只能正面进攻。
当然,上天并不偏心,此时天津城防极其空虚,太平军如果把握时机,奋力猛攻,拿下天津也不难。
太平军挺进津郊,天津城内的军吏人心惶惶,但是想到沧州屠城后,他们自知一旦城破,绝无幸免之可能,所以这些人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想方设法加强城防,积极备战。
按照以前的经验,紧急扩编团练是必不可少的。其次,释放囚犯,令其随营立功。此外,天津城内的以张锦文为代表的富商也出钱出力,积极向守城清军献计献策。
长芦盐政使杨霈利用盐商缴纳的钱紧急打造了支抬枪,然后在天津城西的稍直口一带修筑土城,构筑炮台。
为了虚张声势,天津城墙上都插满了火把和大旗,城内不时人声鼎沸、锣鼓齐鸣,制造调兵遣将的假象。清军又在城外紧要处大挖二十几个土坑,坑内遍插竹签。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乡民贾庆堂向清军献计:为了防止太平军在水浅的地方凫渡,可以招募本地的雁户以排枪伏击太平军。
雁户,即猎凫雁之户,就是猎杀水鸟的人,他们将排枪放在小船上,盖上席子,推到水中,可百发百中。
清军采纳了贾庆堂的计策,很快招募了雁户,让他们在水上伏击太平军。这些人精于水性,善操舟使舵,在水面上神出鬼没,来去如飞,后来给太平军造成了很大麻烦。
就在天津积极备战的同时,清军的围堵大网再次向太平军撒来,僧格林沁自北堵截,胜保自南追击,欲南北夹击太平军。
为了试探天津的虚实,李开芳率领太平军先锋部队杀到了天津城西十里的稍直口,与清军遭遇。太平军二话不说,向清军发起了冲锋,清军依靠土城和炮台顽强抵抗,步兵使用抬枪射击太平军。
清军火力强大,太平军几次冲锋均被击退,林凤祥不得不退回静海,在回军途中,太平军又遭了雁户的伏击,死伤不少。
天津守军的一招树上开花,成功唬住了不知虚实的太平军。林凤祥和李开芳认为天津守军势力不弱,为了避免重蹈沧州的覆辙,二人计划固守待援,等太平军援军到达后,再进攻天津。
此时,胜保率领的追击部队也攻到了静海,太平军腹背受敌。
为了分散清军兵力,林凤祥令李开芳率领一部分军队进驻独流,与静海成掎角之势。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北伐军之所以能轻松打到京畿附近,靠的就是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现在,北伐军主动放弃了这一绝招,就等于自废武功,剩下的就只能是被动挨打了。
僧格林沁和胜保很怕太平军打运动战,因为清军兵力有限,而太平军行踪飘忽不定,令人防不胜防,现在太平军主动打阵地战,正中其下怀。
清军援兵不断开来,很快就将太平军包围了,在优势火力和骑兵的配合下,清军向太平军发动了数次猛攻,太平军虽然击退了清军的进攻,但是损失很大。
激战了三个多月,包围圈逐渐缩小,弹尽粮绝,天气酷寒,不突围还等什么?
年2月5日,林凤祥和李开芳率军向南突围,身穿单衣草鞋的太平军将士行走在北国的冰天雪地中,沿途冻死冻伤无数。3月10日,太平军撤到阜城,之前的四五万大军此时只剩几千人。
三万清军尾随而至,再次包围阜城。
此时,天京方面派出的由曾立昌等人率领的北伐援军已经杀到了山东,被阻于临清。
阜城距离临清,直线距离仅二百余里,如果林凤祥率领北伐军再往南走几步,两军就可以会师,从而避免覆灭。
然而,林凤祥没有手机,不知道援军近在咫尺,曾立昌也没有电话,不知道救援的对象就在眼前。
既然互不知情,就只能各干各的。
林凤祥一路南撤,估计走累了,在阜城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两个多月,亲手葬送了最后一丝机会。期间,老三吉文元战死。
曾立昌也忘了自己救援的使命,他不仅不避实就虚,反而不断进攻临清,与清军纠缠,最后援军被困于坚城之下。
清廷为了阻止北伐军和援军会师,下令胜保分兵前往临清堵截曾立昌部。胜保走后,阜城压力骤减,5月5日,林凤祥乘机突围到了连镇,连镇附近比较富裕,粮草充足,太平军暂时摆脱了忍饥挨饿的命运。
在连镇期间,太平军终于得知援军到达了山东临清,5月28日,李开芳率领六百多名精骑从连镇突围,计划前往临清迎接援军。
不得不说,太平军的消息太滞后了,援军在临清是多久前的消息啊!
李开芳肯定迎接不到援军了,在半路撞到胜保还有可能,因为援军已经被胜保打垮了,而胜保正在回来的路上。
李开芳半路得知援军已经失败,停止南下,进入了山东高唐州。胜保尾随杀来,包围了高唐。
李开芳进入高唐州后,立即派人前往连镇,告诉林凤祥援军溃散的消息,并请林凤祥马上率军突围,他自己则在高唐州等候,一同南归。
林凤祥收没收到这封信不重要,重要的是林凤祥已经被团团包围,走不了了。
林凤祥率领数千残兵被僧格林沁包围于连镇,李开芳率领数百精锐被胜保困于高唐州,北伐军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粮食吃完了吃野菜,野菜吃完了吃俘虏,俘虏吃完了就吃逃兵,逃兵还没吃完,连镇失守(年1月)。
关键时刻,林凤祥学习萨达姆,和亲信部下藏进了某个地道。萨达姆被保镖出卖了,林凤祥也被部下出卖了。
凌迟!
僧格林沁消灭林凤祥后,移师高唐州,会合胜保部一起围攻李开芳。
李开芳得知僧格林沁到来,料定林凤祥已然覆灭,决定突围。恰好,僧格林沁屡攻高唐州不下,决定围三缺一,欲擒故纵。
2月10日夜,李开芳率领剩余的多精骑突围,奔走一夜后,进入了高唐州西南五十里处的冯官屯。僧格林沁的骑兵和步兵相继赶到,包围冯官屯。
李开芳在冯官屯坚持了三个半月后被俘。6月,李开芳等七人被押送北京,凌迟。
至此,太平天国北伐军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