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耕者谋利为食者谋福记闻喜县口福蔬菜

2023/7/10 来源:不详

北京治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_9204186.html

作者:张海娟周忠丽

闻喜县口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年12月,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下邱村,这里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闻喜县规模较大的叶菜生产基地。凭借这一天然优势,合作社成长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发展成员户,实现大棚蔬菜种植面积余亩,年产各类绿叶菜余万斤,产值余万元,种植基地核心区被评为农业农村部蔬菜标准园。

一、“种菜能手”带动农户共谋发展

下邱村是闻喜县传统蔬菜种植区,自然条件优越,温度、土壤、水质都非常适合绿叶菜生长,特别是菠菜、茼蒿、香菜,一年可多茬次栽培。随着全村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矛盾日益显现:产前缺乏相关市场信息,盲目种植,经常出现集中种植某一种蔬菜导致滞销;产中缺乏专业技术指导,滥用化肥农药,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产后缺乏规范的销售制度,经常出现互相压价及欺客现象,极大地伤害了客商积极性。

20世纪80年代初就被大家公认为“种菜能手”的王作新对上述种种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年,他不顾家人强烈反对,毅然决然放弃多年在外的生意,回到家乡开始一门心思钻研蔬菜种植销售。在他的不懈努力、积极引导下,年底,闻喜县口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从成立之日起,合作社就确立了“以规模求效益、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的理念,推行“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经营模式,坚持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改变下邱村蔬菜种植现状。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为改变村里原始落后的竹木结构大棚,仅年一年时间,王作新就先后5次赴陕西杨凌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经过反复考虑研究,投资7万余元建成了2亩钢架双层镀锌钢管示范大棚,从新大棚建成投产开始,王作新坚持吃住在地头,把每种蔬菜品种在大棚的适应性做了实验记录。通过两年多认真细致、艰苦耐心的试种,得到可靠结论:钢架双层镀锌钢管大棚可以在闻喜农村大力推广,且种植蔬菜种类、技术他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钢架双层镀锌钢管大棚在全县推广面积达1万余亩,为菜农增收1亿元左右。

二、技术服务筑牢产业融合发展之基

1.致力打造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服务链。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合作社始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服务成员、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标准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之路。合作社产前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产中提供种植技术指导服务,产后提供销售服务等,并根据成员分布情况实行分组管理,共分8个组,每组一个组长,组长根据需要随时召集会议,向下传达社内各种信息,向上搜集反馈成员意见建议、种植管理需求等。

2.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竞争力。合作社积极推广双膜镀锌钢架大棚,改变当地落后的生产设施,改善菜农的生产环境。设施大棚多层覆盖实现了蔬菜种植秋季延后一个月、春季提早一个月,极大地延长了市场供应时间。下邱村的蔬菜种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品种单一,菜农只种韭菜,年收入不到一万元。合作社不断引进推广新品种,积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菠菜、香菜、茼蒿、生菜等十几个绿叶蔬菜品种。合作社开展病虫害监测,利用无线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对蔬菜大棚田间湿度、温度、pH值等进行监测,力争营造蔬菜生长最佳环境,同时通过气象信息报警仪、虫情测报灯等设备为蔬菜大棚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深入拓展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合作社投资60余万元建立田头市场,建成蔬菜冷藏库、分拣车间、制冰车间、交易市场等,解决蔬菜夏季保鲜、分拣、包装、分级等问题。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合作社、成员、经纪人三方互相监督,合作共赢。通过TCL电子屏幕显示器滚动播放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让菜农在田间地头就可以实时知晓各地市场菜价信息。充分发挥下邱村地处城郊的优势,吸引市民开展认领、采摘、观光休闲等活动,丰富优化市民生活体验,体会收获的喜悦。合作社以休闲农业为引领,通过“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市民消费潜力,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4.质量为基培育自有品牌。合作社每年都聘请山西省农科院专家、市里农业专家为种菜大户、种菜能手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种植管理水平,同时不定期组织菜农赴山东省、陕西省及运城市新绛县等地参观考察,学习经验、开阔眼界。合作社成员全都掌握了蔬菜种植和管理技术,保障了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合作社注册了“闻口福”商标,完成产品进入市场的相关质量认证。年4月30日,闻喜特产“涑川茼蒿”被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面积达余亩,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蔬菜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合作社始终践行“抱团取暖、共同致富”的初衷,因地制宜实行“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经营模式,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办好了,最终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品牌化发展。10多年来,在王作新的带领下,下邱村口福蔬菜园区设施面积超过了亩,合作社成员覆盖6个行政村。年度经营收入余万元,交易量余万斤,实现盈余余万元。蔬菜种植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设施蔬菜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实现了四季常青、均衡供应、安全绿色、高产高效。

王作新表示,未来,合作社将致力于建设集科研、生产、贮藏、营销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从卖产品转向卖品牌,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蔬菜种植产业现代化发展。

(作者单位:张海娟,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农村经济事务中心;周忠丽,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年5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