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绛县东岳稷益庙壁画

2024/1/28 来源:不详

儿童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对白癜风的影响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2080.html

山西新绛县东岳稷益庙壁画

选自《文物》年10期王泽庆

东岳稷益庙,俗称阳王庙,位于山西新绛县阳王公社阳王大队,离县城二十公里。南临稷山,北望汾水,地处黃土高原平坦的台地上。此庙在解放前香火极盛,庙会远近闻名。

稷益庙所祭祀的神灵,除了后稷和伯益以外,还有大禹,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历史传说中和农业、畜牧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

关于这座庙宇的历史,明嘉靖二年(年)《重修东岳稷益庙碑》有一段记载:“阳王之墟者,东岳稷益庙也。罔知肇自何代,元至元重修。正殿旧三楹,国朝弘治间恢复为五楹,增左右翌室各四楹,正德间复增先门三楹、献庭五楹、舞庭五楹。繚以周垣,架以长廊,隐以佳木,百工厚巧,金壁擒辉。”按元代有两个至元年号,即使是后一个至元,既然建筑物需要重修,其始建的时期或当不晚于南宋。

东岳稷益庙现存正殿,面宽六间,进深二间,单檐虎殿顶。殿内东、西、南三壁皆绘有壁画,合计面积达余平方米。壁画保存基本完好。东西两壁皆作台阶式布局,宽8.23米,最高处达6.18米,在现存明代壁画中属巨幅作品。

壁画绘百官、农民朝圣、稷益传说、农村生活、山川园林等,在我国现存的壁画中可谓独树一帜。它既不同于佛教题材的敦煌壁画,也不同于道教内容的永乐宫壁画,更有别于儒释道合流的青龙寺壁画,而是以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歌颂了大禹、后稷、伯益为民造福的事迹,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绘画艺术精湛,动人心魄,是我国壁画遗产中的又一环宝。

东壁绘的是朝圣图,以三圣殿为中心展开了广阔的画面。三圣殿面宽三间,龙柱,重檐歇山顶,两旁有配殿,殿皆黄绿色琉璃瓦盖頂。殿前植各种树木花卉,有梧桐、松竹、m.芭蕉、月季等。三圣帝君坐于殿中,两旁及左右厢房中侍女成群,手持果盘壶浆。台阶下两边有百官、武将、农民侍立。其南环立官吏和手持五谷、肩扛农具的各种人物;北边有农民多人,或肩挑獵物,或細缚押送硕大如人的蝗魔,或手握蚂蚱等害虫及野草〈图版贰)。殿前有京池、熏炉。一女子似为谷神,着缨络宝衣,左手捧碗,右手执勺从碗中取出几粒种子,似有所授。其前侍立的红袍白须老人或是土地神。右下有两名力士,正在费力地抬着一只大鼎走来,鼎内装珊瑚珠宝,宝气上烛。又有一武士身负盆囊,一手后指作报告之状。松林下一长桌上摆有酒壶食盒。

后稷的传说故事,则以连环图画的形式画于东壁西侧,计有祭祀天地、后稷降生、牲口圈中、抛掷山野、禽鸟饲养、樵夫发现、母亲抱回、邻人探璽等画面,形式颇近佛教壁画中的本生故事。

东壁上部画山野之中四武士斩蛇的场面,旁边绘有围观、朝拜的人,可能与神话传说中斩蛇故事有关。整个画面是一幅美丽的风景园林,后倚群山,前临清池,花木扶疏、云烟缭绕。山间有打柴的樵夫,路上有行进的马拉轿车,圈里有马、牛、羊等牲畜,室内则有生育、洗澡等家庭生活场景。

西壁绘朝大禹稷益、祭祀、群仙、耕获、田獵等图。以殿台为中心,瑞云、群山为背景,祭庙、楼阁为两翼展开画面。殿台周围有栏杆,头戴高冠、腰系金带、身穿蓝袍中坐者应为大禹。身后画水图,水势浩荡,红日从水中冉冉升起。右首坐后稷,手执谷穗;左首坐伯益,袖手,皆穿红袍。台下一官吏手执笏板面向后稷.一武将面向伯益,均作禀报状。两边围立百官、将领、武士、侍女,分持笏板、斧钺、果盘、壶浆。右边画一楼阁,侍女数人在廊道行走,有的怀抱琵琶,有的捧果盘、食盒,情态各异,或沉思,或交谈,或私语。天上有几组红衣仙人乘祥云下望,官宦十数人举首朝拜。左边画祭庙、祭祀场面,贡品有猪、牛、羊三牲,桌上摆三个牌位,有两个牌位可见字迹,其中间和左侧的分別为“昊天玉皇上帝.位”和“始祖后稷神位”,右侧神位只可见背面,猜想当为伯益的神位。祭祀者有皇帝、贵官,两旁有钟鼓琴笙鸣奏。祭坛外有几个官吏正在焚化表章,烟火腾空。两名侍者,其一手执火棍,其一正在呼叫。远处的殿阁排列有序,旗幡飞舞,并点缀以圆帐、树木,门前有武士守卫。

祭庙上部画烧荒图、田獵图,形象逼真生动。山上正放火烧荒,打獵伐木;山下一官吏面向伯益,似在报告开荒和田猎的情况。山峦上火势凶猛,受惊的野兽虎、豹、野猪、长蛇,到处狂奔乱窜,有的野兽已跃下山崖泅水雑河,已渡到对岸的两头麋鹿作回首眺望状。远处山涧有几只猴子还在嬉戏玩耍。对面山林中一对猛虎正在殴斗,一猛士乘机拉弓欲射。还有几个武士手执刀剑准备厮杀。

山下绘耕获图。图上的后稷正在教民耕稼,农民则停犁恭听。路上有一妇女肩挑食篮水罐前去送饭,正在小心翼荻地跨越木桩小桥,一孩童则手捧水碗、食物走在妇女的前面。二农民头戴斗笠、草帽,正在田里辛勤地锄地。一老农似乎是听见了小孩的喊声拄锄回望送饭前来的母子。

麦田中有两个农民正忙着割麦,前边一年长者手握镰刀、麦子,回头对另一青年农民说话,似乎在关照这位青年要割得楂低穗净。路上有担挑、推车的人来往搬运,场上彳j人在上垛、打场。场上一头牛拉着石磴子碾压收割下来的麦子。农民中有的手持鞭子赶牛,’有的手拿扫帚扫场,冇的肩扛木杈准备翻场。另有一小孩正手执藏箕在牛的身后拾粪。碾好的粮食积成高堆,金黄耀眼。堆上插一面小旗,堆边有两人正在装口袋。装好的粮食,有的已装上驴背准备驮运,旁有一穿绿裙短襦的妇女抱着小孩在看望。仝图画出了古代晋南农村麦收时节的繁忙景象和风土人情,细致而生动。山前山后可见农民的住房,茅屋土墙,十分简陋,有的庁顶可见漏水修补的痕迹。

南壁西墙绘阴曹地府,东墙绘张大帝赴会,艺术上都有一定的特色。

此殿全部壁画共绘神祗、鬼卒、人物约四百余人,取材于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现实生活,实际上是一连串反映封建社会生产斗争和阶级关系的壮丽图画。它的创作者是翼城县画师常儒和儿子常耒、常耜,门徒张絪,绛州画师陈圆和侄子陈文,门徒刘崇德。创作完工的时间是正德二年(年)九月十五日,距今已四百七十二年了。

这一处珍贵的壁画,在过去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至今正殿仍为供销社占作仓库。文化大革命中,在极左思潮影响下,正殿中的岳王、后稷、伯益彩塑像遭到破坏。现在,壁画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正设法加以保护,进行研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