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火正考古取得重大发现,难怪古

2024/10/22 来源:不详

白癜风免费活动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k5oftlp.html

上古五帝里的一位,颛顼搞绝天地通那会儿,“让南正重管天来统属神,火正黎管地来统属民”,这里边的“黎”其实就是“重黎”,在颛顼那会儿担任“火正”这个职位。

据史记所讲,帝喾那个时候重黎接着当火正,“特别有功劳,能让天下光亮融合,帝喾就叫他祝融”,还让重黎(祝融)去攻打共工,这就是咱都知道的“祝融共工大战”(共工怒撞不周山),也被看成是“火神跟水神的大战”。

重黎那之后,他兄弟吴回接着干火正,再后来陆终(吴回的儿子)也干火正,可帝尧的时候却是商人老祖宗商契(阏伯)担任火正。

问题是这样:按照史书记载,“火正”那可是权又大位又重,要么是因为擅长火耕才这么叫,要么是掌管部落的火,要么是天文观测的职位,那到底指的是啥呢?考古有了重大发现,怪不得古书上讲“七月流火”呢。

用火这可是古人类超伟大的发明,意义重大得很呐。中国古人类啥时候开始用火的,现在根本没法儿去考证了,但依照现有的那些考古发现来看,最晚到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时候,中国古人类就已经学会用火啦。

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的第十层,找到了灰烬、炭屑、烧土、烧烤面还有烧骨,并且还发现了火塘,经过测年得知是距今40万年前,这说明那时候的“北京人”已经能够掌控火了,在火的使用方面有着一定的连续性。

除了周口店遗址外,像辽宁的金牛山遗址、陕西的龙牙洞遗址、山东的沂源古人类遗址之类的,也都曾找到过20万年前的用火遗留。

早先发现的那些遗址里,火塘都比较简单,到旧石器中晚期才有了用石头垒起来的那种高级火塘,之后中国古人类在火的使用上就越来越厉害了。

在两万年前的时候,中国就有陶器出现了,像考古发现的江西万年仙人洞的陶器,那可是在两万到一万九千年前呢,属于世界上最早的陶器。等进入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陶器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比世界上其他文明厉害多了,这背后体现出中国古人对于“火”的使用已经相当成熟了。

问题是这样的:从“北京人”到颛顼,那可有40万年的时间跨度呢,古人对于“火”的认识和使用都已经比较成熟了,那还有必要弄出一个权力大地位高专门管“火”的“火正”来吗?(下图,山西运城绛县周家庄遗址的陶窑,这遗址离陶寺遗址不远,说不定就是舜都)

按照史记所讲,“祝融”的后代陆终有六个娃,最小的那个是“季连,芈姓,楚国就是他的后代”。因为楚人是从今天河南南阳市淅川县那旮旯起源的,所以颛顼、祝融呆的地儿,离得不会太远,差不多就在南方,或者是中原偏南边那块,适合种水稻。

南北朝那时候,南方多是水田,主要用的就是“火耕水耨(nòu)”这种种地法子。要是重黎弄出了火耕的办法,能让农田开发的速度大幅提升,能很快增加农田,这样就能收获更多粮食,那还真有可能因为“擅长火耕”就被颛顼给任命成“火正”。

然而,火耕这办法没啥技术难度,考古发现最晚在1.4万年前中国就开始种水稻了,到颛顼那会儿都过了上万年后,人们不太会不晓得“火耕”能开发农田,所以因为“擅长火耕”就被颛顼任命成有大权、地位高的“火正”,这可能性好像不咋大。

问题是:要是“火正”不是管火的官,好像也不是因为“擅长火耕”,那到底是因为啥呢?实际上,还是和农业有联系。

任何一种文明的农业,发展一阵之后,肯定会碰到一个实在的问题,那就是得把“农时”弄清楚,那就得“观象授时”,好去安排农业生产。从现在的考古来讲,古人大概用了两种办法来确定“农时”:

首先,对协风进行观测。

《国语》里说,虞夏商周这四个朝代的始祖,像虞朝的虞幕能听懂协风,凭借这个来让万物生长发育。那啥,“协风”就是“春天比较温和的风”,虞幕弄明白“协风”,也就可以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春播”啦。

很少有人知道,甲骨文中的那个“中”(看上面的图),很可能就是用来观测协风的一个玩意儿,那一竖呢,也有着测影子、观测天气时候的用处。

儒家讲中庸,这里边的“中”,可不是指中间,而是表示“最恰当”。协风来了,开始播种,这肯定是最恰当的种的时候,可能“中”就是这样慢慢变成“最恰当”的意思的。再有,种植的“种”,得理解成得适应天时地利的那种“种植”办法才符合“中”的道理。

再一个,就是天文观测啦。

《左传》里说:“陶唐氏的火正阏伯住在商丘,祭祀大火星,还用它来纪事定时呢。”那所谓的“阏伯”,其实就是商人的始祖商契,专门负责祭祀和观测大火星,听说就在如今河南商丘的阏伯台(看上图)那儿观测,所以大火星也被叫做“商星”了。

大火星可不是太阳系八大行星里的那个火星(古时候叫“荧惑”),它是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五宿心宿的第二颗星,也就是“心宿二”,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天蝎座α星。在四千多年前,大火星每年的运行都有固定不变的规律,所以通过观测这颗星,就能方便安排农业生产啦。

好比说,大火星在东方天刚亮时冒出来那正好是“春分”,每年农历六月在正南方现身,七月往后就慢慢往西偏往下沉,在西边瞧不见时正好是“秋分”,就因为古人察觉到了这个天象,才会讲“七月流火”,意味着天气要开始变凉啦。

看上面的图,这是国家地理中文网发布的,在公历7月15号拍的天象,那里面的“心宿二”其实就是“大火星”。

现代考古得知,河南濮阳的西水坡遗址有个六千五百年左右了,在那里面发现古人拿蚌壳摆出来北斗、东宫苍龙、西宫白虎这些星宿图案,而且那图案清楚地标明了“子午线”跟“卯酉线”(古人管这俩叫“二绳”),呈现出东宫“心宿”也就是“大火星”、西宫“参宿”跟北斗构成的“三辰定时”系统。这么看,在上古天文观测里,大火星的地位可太重要了,属于平常得观测的天象之一。

因为天文观测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所以火正有高的地位和大的权力也就很正常了。

总之呢,上古说的那个“火正”,其实更像是一种管天文观测的官儿,最开始主要就是观测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大火星”,后来就成了天文观测职责的一个统称,差不多就相当于封建王朝时候的“钦天监”。所以文章开头的重黎(祝融)、吴回、陆终、商契他们都是管天文、祭祀大火星的,可不是平常理解的那种“火神”。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8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