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这群孩子把清明传统文化学活了深呼吸
2022/10/13 来源:不详身上有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30/5969989.html
又是一年清明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既是一个传统节日,又是一个节气。“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这样天朗气清的好时节,古人们呼朋唤友,踏青祭祀,传达对先祖的思念之情。墓祭之后,人们趁明媚春光,在郊外即兴举行聚会、冷餐、踏青、插柳、拔河、踢球、荡秋千、放风筝等有趣的文体活动。
如今,中华儿女将这些美好的清明传统继承了下来,人们在春光明媚的清明时节,仍然传承着扫墓祭祀、缅怀祖先的优良传统,并通过踏青春游等方式亲近自然、享受春天。
近年来,这些寄托了中华儿女深深感情的清明传统活动,也变着花样走进校园,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中。
瞧!他们追着纸鸢踢着蹴鞠叫醒了春天
清明节前夕,山东青岛四方实验小学的孩子们以“体验清明民俗,感知传统文化”为主题,动手绘制了纸鸢、彩蛋、趣味蹴鞠、诗歌朗诵。
赞!他们把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画在了黑板上
河南周口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以“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清明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孩子们在清明节前夕认真办好了精美的黑板报,将自己对先烈的敬仰融入到书画作品中,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满腔热爱。
听!他们畅游思辨的海洋细品清明文化
清明前夕,福建厦门大学举办“慎终追远怀初心,思时之敬话清明”为主题的清明文化论坛,邀请学者们从历史学、民俗学、哲学、文学、艺术学等角度追根溯源,正本清流,解读和阐释清明节的由来、习俗、文化内涵、艺术表现、历史演变等,辨析国人的节日习俗观念和生命意识,挖掘清明节深远的文化内涵。
思!他们吟咏杜牧的《清明》探寻文化的脉络
安徽淮北濉溪县刘桥中心学校全体师生举行集会,共同吟诵杜牧的诗作《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优秀青年教师代表以《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为题给孩子们带来精彩演讲。
看到这么多孩子们徜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里,体会清明文化的韵味和深意,不禁感叹传统文化深邃的魅力,在岁月更迭中愈久弥新。其实,这些传承传统清明文化的活动并非校园的新新事物,回望过去几年,许多学校一直在探索并坚持实践,让传统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中,让孩子们主动张开双手,拥抱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决定继续开展“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系列活动。
2月19日,《传承的力量》春节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纪录片是教育部自年推出的“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的力量》以春节、端午、国庆节等节日为契机,展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
2月27日,教育部举行“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集中调研,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一起来看看这些学校此前是如何探索传统文化的传承吧~
01
他们在惠风和畅的春天
感悟死生之大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通过吟诵,可以更深刻地体会汉语诗文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在北京南北中轴线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礼制建筑先农坛,这座用以祭祀炎帝神农氏的皇家坛庙里,一群来自北京景山学校的学生,用清朗的嗓音吟诵《兰亭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感悟死生之大。
02
戏水歌唱吧!
你说,还有谁比我们更亲近春天?
在八闽之地,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畲族,吃乌米饭、跳竹竿舞,是畲乡“三月三”的古老习俗。而福建福州文教职业中专学校排练的畲族舞蹈《春嬉》,则把畲族华丽的服饰和富有节奏变化的板凳,演绎出了耳目一新的畲乡清明节风情。
03
怒发冲冠凭栏处
呼呼拳风承载我们的爱国情
江苏南京将军山小学,学生们在大课间,打起了满江红拳。八百多年前,岳飞将军曾驻军于此。一曲《满江红》,诉尽忠义情。在中华民族尊亲敬祖的清明节,呼呼拳风中,有岳母刺字,有精忠报国,有中华忠孝文化的当代启发。
04
他们把红色岁月热血青春
写进这封最后的家书
自古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誉的湖南,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启蒙之地。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湖南工业大学的师生们,打算用一场红色舞剧《最后一封家书》,来纪念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一封家书,红色岁月,热血青春,融入到清明节的当代传承,成为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能量。
05
骄傲!是这群年轻人一奏一唱
让闽江之滨古韵生辉
福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艺术学校)的同学们用闽剧创作出《青春组曲》。闽剧又称为“福州戏”,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表演的地方戏种。为了这一组全新尝试的民乐,学生们走出校园,外出采风,在乡土中寻找中国戏曲之源。
06
以柳枝为笔,这种古老画种的传承者
竟然是小学生!
在山东高密,民间作画,先用烧焦炭化的柳枝绘画图案轮廓,然后用纸拓扑,一稿可拓扑数张,再经过敷彩、描金和涂抹桐油,便形成了高密独有的年画品种——扑灰年画。在高密市姜庄小学,它的门厅、走廊、教室和校园小广场,贴满了一幅幅学生精心绘制的扑灰年画。这个以柳枝为笔的古老画种,学校成为它的传承之地。
07
你听,那空灵飘渺的萧声在说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排箫是我国古老的编管乐器,音色纯美,空灵飘渺。建城已逾余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自古就与排箫结下了不解之缘。传统文化润校园,江苏扬州高新区实验小学的排箫乐团用排箫合奏《悠扬茉莉花》,悠扬的古音是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点滴传承。
这些学校只是千千万万致力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学校的缩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校园已经全面铺开并成效显著,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中国传统节日,各地的学校也贡献了许多兼具观赏性和传承意义的优秀节目。
惊艳!他们的端午节活力满满
粽叶飘香,端午来了。各地的学生们诵读《楚辞》、赛龙舟,学习九龙舞、剪纸、绘画、书法等多种多样的端午传统活动。湖北省秭归县职教中心、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3所学校的近名学生瞻仰屈原祠、诵读屈原作品《楚辞》,体验了一番端午习俗。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小学的孩子们带来太极舞蹈《烟雨江南》。广东省博罗县龙华中心小学约50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龙华大鼓敲击技艺。
说到端午节的习俗,不得不提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来自湖南文理学院的年轻学生们聚精会神齐挥船桨,在阵阵鼓声中勠力同心,向终点进发!
醉心!中秋节他们把“团圆”跳出了韵味
广东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一小学原创的钱鼓舞《圆圆圆》,荣获广东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及东莞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广东西樵镇民乐小学一档经典狮艺舞蹈《狮道》通过舞狮技艺传承过程中徒弟们在练武时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故事诠释南狮精神,发扬南狮精神。
山西新绛县新华学校的孩子们跳起了绛州花鼓《滚核桃》,将核桃喜获丰收时核桃滚动的声音形象再现。贵州省者相镇初级中学的学生们跳起了苗族传统舞蹈板凳舞,粗犷豪迈的风格是苗族人热情好客的性格体现。
热闹!这群孩子迎接新春的花样可真不少
春节来临之际,山东济南商河县实验小学为庆祝这一喜庆的节日,带领多名孩子,在商河县鼓子秧歌广场上,为春节送上了一场大型、飘逸、潇洒的鼓子秧歌表演,几个小时的拍摄过程中,“伞、鼓、棒、花、丑”身着各类角色服饰,热情洋溢、群情激昂、潇洒、稳健,随着场阵变化,与各个角色完美配合着。
天津市西青区实验小学用杨柳青年画装点校园,让古时杨柳青“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世景象重现于实验小学的校园中之外,为了更完整的演绎优秀的年画文化,形成一个完整的年画艺术体系,学校还以杨柳青年画为载体,将美术与音乐整合,将年画融入到舞蹈中,编排了特色年画舞蹈《欢天喜地杨柳娃》。西藏山南琼结县中学的孩子们带我们领略了久河卓舞这一古老舞蹈的风采。重庆市铜梁中学的学生们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演活了,成为孩子们一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校园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学生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在人间四月天里,清明时节的温润滋养着传承之美,校园用美育体育成果唤醒了中华传统文化之魂,这是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缅怀,一种致敬,是一种有力量的传承。
编辑
李心卓
责任编辑
赵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