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

2023/6/20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ngyan-392913.html

古代的送别诗很多,在内容上可以自成一大类。这类诗多写亲朋好友的离别,情感上大都是互道珍重,依依惜别,免不了伤感情绪。但我们今天要看的岑参的这首诗却不是那样,送别时的互道珍重、惜别、伤感等肯定有,但诗人就是不写;他送老朋友远去,道的是家国的安危,感情异常的严肃、凝重,所以很值得一读。请看:

西原驿路挂城头,

客散红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

白云犹似汉时秋?

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十五个字,读起来很拗口,可以说是个缺点。我就不厌其烦地说一下。虢州,在今河南灵宝。后亭,送别的亭子名,就是诗中的“红亭”(有的版本作“江亭”),可以不出现在题目中。李判官,其人不详。使赴,奉命出使去赴任。晋绛,两州名。晋州,在今山西临汾市;绛州,在今山西新绛县。得秋字,是说诗人写诗时拈到“秋”这个字,要押这个韵。其实诗题完全可以压缩成“虢州送李判官赴晋绛”九个字。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雨中送别。但这两句不好读,首句说驿路“挂城头”就不好理解,还加了个“西原”一地名,搞得人摸不着头脑。其实,你不妨从第二句读起,然后再读第一句就容易明白了。我们作如下设想:在虢州城西,有一片高地,当地人称“西原”。由于是州府所在地,官方的驿路肯定要经过这里,平时过往行人很多,于是就有了迎来送往的亭子“红亭”。“客散”,表明两位朋友在红亭的饯别宴会已经结束,淅淅沥沥的雨还在下个不停,但李判官已经骑马登程上路了。(道别、互祝的话与主题无关,不写。)注意:城低,原高,北去的山更高。顺着诗人目送朋友的视线望去,驿道从“西原”起,通向北山,越来越高,直到在山上盘来盘去,通向更高更远的地方;从诗人所在的位置看,那驿道就像是“挂”在城头。这个“挂”字用得非常好,可以想见李判官北去的驿道非常艰险。(有人说驿道是绕山而去,错了,豫西的山是绕不过去的!驿道是盘山而上。)

以上写的是送别,下两句“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是汉时秋”,诗人用含蓄而形象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思想,也就是与李判官告别中最重要的话,让他到汾水上看一看,那里秋天的白云还是像汉代那样壮美吗?这里用了汉武帝的一个典故:汉武帝

曾到河东(今山西)巡游,祭后土之神,事后在汾水上泛舟游览,他仿照自己的祖宗刘邦的《大风歌》也作了一首《秋风辞》,里面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句子。汉武帝时,开疆拓土,国力强盛,尽人皆知。而唐王朝曾经有一个时期国力远胜汉武之时。但遭安史之乱的打击后,已元气大伤,辉煌不再。岑参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内乱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所以诗人忧国忧民,让李判官去看看晋地的社会状况。他非常希望唐王朝尽快结束战乱,恢复社会安宁,重新强盛起来。

送别诗跟其他诗一样,一定要注意选材,考虑到诗的主题,不该写的一个字都不写。这首诗为了突出诗人的家国情怀,送别时那些絮絮叨叨的话一个字都不写,可以说是别开生面,是我们写诗作文时应学习的范例。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5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