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反攻1939年冬季攻势
2023/8/31 来源:不详白癜风咨询 http://m.39.net/pf/a_8740651.html白癜风咨询 http://m.39.net/pf/a_8740651.html
中国抗战 —蒋介石
长期以来,国内一直存在抗战国 被动挨打,不存在“战略大反攻”说法。事实上年,蒋介石先后筹划发动了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次全国性反攻。其中冬季攻势,规模 ;战果也最为丰硕。八路 为配合国 正面战场攻势,也投入约20个团的兵力。
本文将依据权威史料,讲述中国抗战 规模反攻-年冬季攻势。但不涉及桂南会战,桂南会战昆仑关大捷,是整个冬季攻势中 胜利;但宾阳失利,也是 溃败。桂南会战史料请查考笔者前作《桂南会战中央 昆仑关浴血,宾阳惨败逆转》
欢迎转载!请注明史料来源:抗战史记
一.史料来源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日本 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日本大本营陆 部)摘译》(上)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 作战史》第3卷第1分册
[日]井本熊男:《作战日记编成的支那事变》,芙蓉书店出版
注:时任日本大本营参谋本部作战课员、支那派遣 参谋等职务。其作战日记,是研究侵华日 战史最权威的史料之一。
秦孝仪等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一)(二)》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林蔚次长冬季攻势讲词》,国民 府 令部战史会档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国 冬季攻势作战计划》,时间注年10月10日,国民 府 令部战史会档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蒋介石致各战区将士电》,时间注年12月12日,国民 府 令部战史会档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傅作义致蒋介石电》,时间注年12月6日,国民 府 令部战史会档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程潜致蒋介石电》,时间注年2月9日,国民 府 令部战史会档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白崇禧致蒋介石电》,时间注年2月9日,国民 府 令部战史会档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总顾问福尔根(苏联)对第3战区冬季攻势作战经过的报告》,国民 府 令部战史会档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第5战区冬季攻势作战经过概要》,国民 府 令部战史会档案
《现代史资料9》《昭和十四年季冬作战经过概要》
欢迎转载!请注明史料来源:抗战史记
次南岳 事会议
二.蒋介石决心转守为攻,夺取中日战争主动权
年,日 相继攻陷武汉,广州。但损耗严重,又开辟了华南战场,其战线越拉越长,兵力更是捉襟见肘;再加上日本国内经济面临崩盘危险。进入年,侵华日 停止了正面战场全局性战略进攻。转而巩固已占领地区,实行“以战养战” 策。对正面战场的国 采取攻势防御,以局部性进攻来占领某些战略要地及歼灭国 主力。但是日 兵力分散配置在占领区各地,能机动使用的兵力较少;导致每组织一次大战役,均须从各处调置;这在随枣会战和 次长沙会战显露无疑。
早在年 次南岳 事会议上,蒋介石就指出:“中国已进入第二个抗战,已到了转守为攻的时期”。国民 府 事委员会判断“似在长沙,珠江两岸均改取守势,抽调兵力,注重华北方面,实行所谓扫荡我游击队之计划,妄图巩固占领区域”。国 决心向侵华日 发动反攻,以消耗打垮日 。于是年4月,国 趁日 攻陷南昌后;立足未稳,兵力不足的战机,发动春季攻势(又称4月攻势);虽一度攻入南昌,但由于南浔线国 未能阻敌增援,在加上攻坚部队缺乏重武器,配合不力,导致攻势失利。但达到了消耗日 有生力量的目的。
此后,国 又发动夏季,秋季攻势,但均未投入有生力量,战果甚微。不过国 主动出去,大大改变了七七事变以来;正面战场被动的局面。
年, 次长沙会战,日 在国 第9战区层层消耗,伏击中,未到达长沙地区,就撤回原防。使得蒋介石及国民 府 事高层相信日本国力已进入瓶颈,国内开始产生厌战情绪。此时,欧战爆发,国际反法西斯阵营已初见雏形;而日 北进试探,在诺门坎,张鼓峰皆受挫;苏联增强对华援助,国际形势也朝有利于中国的方面发展。
因此,国民 府 事委员会决定组织大规模反攻“企图夺回重要据点,树立 胜利之根基”。恰逢此时,国 第二期 队整训已告完成,部队实力大为恢复和增强;这给国民 府 事高层很大信心。故年10月底,第二次南岳 事会议上通过发动冬季攻势的决定,预备将第二期整训部队主力投入攻势,其反攻规模也是空前的。
国 全线反攻
三.国 反攻计划
年10月10日,国民 府 事委员会 令部制订了《国 冬季攻势作战计划》。根据这一计划, 事委员会准备将全国总兵力46%,约80多个师投入总反攻(故又称百师大战,不是某大号称投入总兵力达个师,预计用于攻击者个师,最终直接参战兵力约71个师,55万余人。)其中,当时国 最精锐的6大苏械突击 中的4支,都投入反攻;其中第2 ,第5 驰援桂南会战,第85 参加第5战区攻势,第74 则被第9战区投入赣北战场。
规定第2,第3,第5战区为主攻地区,第2战区的作战任务是肃清同蒲线南段晋南三角地带的日 ;第3战区攻击荻港,贵港等沿江日 ,切断长江交通,以孤立华中地区日 ;第5战区则负责扫荡平汉线南段武汉,信阳间的日 。
第1,第4,第8,第9战区及苏鲁,冀,察等地区担任助攻,以牵制各地日 ,保障负责主攻的第2,第3,第5战区攻势;同时全面破坏各地交通动脉。
年冬季攻势其作战重点划定为晋南和华中地区,尤其是华中地区为攻势重心。第二次南岳 事会议时即已决定:“今后华中作战计划,不特应阻止敌 继续西进,并须压迫敌人向东撤退”。如有可能的话,就努力克复武汉,信阳,九江等战略要冲。
蒋介石试图通过此次攻势,改变中日战局态势;一举掌握战场主动权。为此,蒋介石亲自确定了各战区应努力夺取的战略要地和重要地市,其中有武昌,汉口,信阳,开封,包头,南宁等,还开出重赏,如收复汉口或武昌便奖赏万元。发动冬季攻势非常正确,但制订的作战目标及打击范围,明显操之过急;超出了国 力量。而且低估侵华日 的战力,这大大影响了战局走向。
年11月18日,蒋介石正式向各部队下达冬季攻势命令,预定助攻战区于11月底开始攻势,主攻战区则于12月上旬开始行动。
蒋介石视察部队
年12月12日,冬季攻势全面打响。蒋介石电示各战区将士:“此次冬季攻势为我抗战转败为胜之 关键,亦即我第二期抗战 胜利之开始”,“我 歼敌 之良机,至今确已到来”,“此次进攻不惟足以粉碎敌 冒险侵略之野心,且足以促成敌国对内对外整个之崩溃”。
但早在11月末,日本中国派遣 总司令就破译了国 方面的密码(可见国 保密太差),掌握了国 攻势的计划与意图,并通报各地日 警戒。日 的提前准备,大大增加国 攻势难度。幸庆的是日 因之前国 反攻的失利,故相当轻视;直到冬季攻势全面发动前的12月10日,日 许多将领竟断定:“所谓抗战第三期的总反攻,肯定是痴人说梦”,因而许多地区日 未准备,防御也未加强。
四.第1战区告捷,成功破坏日 交通线
作为助攻作战的第1战区,主要作战任务是破坏陇海路等重要铁路及公路线,消耗牵制日 ;并策应第2战区肃清晋南三角地区日 行动。该战区主要打击目标为日 第14师团(甲种),第35师团(乙种)及骑兵第4旅团等。
年12月1日,第1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下首先发动冬季攻势,鲁 第3集团 孙桐萱部以第81师及豫鄂边区游击部队共4万余人切断开封,兰封间的铁路,并一度攻克龙王车站,遮断了淮阳,鹿邑,通许间的3处公路。
第81师另以一部攻击兰封,主力于17日突入开封城,焚烧日 仓库,击毙日 多人。12月21日,何柱国将 骑兵第2 以骑兵第3师突击商丘一带,破坏商丘、罗王间的交通,阻止日 增援开封。该师还一度攻入商丘东门,占领了附近的简易机场,焚烧日 油库,并击溃由砀山来援的骑兵第4旅团一部。
在豫北方面,12月6日,新5 攻破安阳南北,破坏淇县、浚县、汤阴、宝遂古车站等4座铁路桥,切断了道清铁路两段交通,断绝豫北交通数日之久。川 第47 李家钰部于12月13日攻占常口、柏山两座火车站。
国 参谋长—郭寄峤将
郭寄峤将 第9 则在 河以北20多公里处切断了平汉铁路。年元旦,第9 第41师一度攻入沁阳城内,歼灭第34师团部分守 ,切断沁阳、博爱间铁路交通。
第1战区在冬季攻势期间共毙伤日 余名,缴获机枪50余挺,还一度攻入省城开封,并破坏了陇海、平汉、道清等铁路交通及公路交通。达到了作战目标。
蒋介石与卫立煌
五.日 抢先攻击,第2战区成功逆转
第2战区负有肃清晋南三角地带(翼城、绛县、闻喜、安邑、运城一带)凸出部日 的重任。
根据其作战部署,主攻兵团为南路 总司令卫立煌部,下辖第14、第4 和第5集团 ;西路 司令陈长捷部协同南路 攻击晋南日 ;
东路 总司令朱德部任务是截断东阳关、娘子关,阻止日 增援,同时破坏正太、白晋及同蒲路介休至太原段交通,并以一部包围长治一带日 。北路 总司令赵承绶应率部破坏太原以北同蒲路,主力向归绥东南附近地区围攻日 ,与第8战区协同作战。
由于战前情报被日 破获。第2战区攻势发动前,日 第36师团(乙种)及第师团(乙种)各一部万余人,于年12月3日在飞机30架,战车10余辆的支持下,抢先向闻喜,夏县以东的第5集团 曾万钟部阵地攻击,打的相当惨烈。8日,卫立煌总司令赴前线督战,指挥各部分头出击;国 官兵不畏牺牲,英勇进攻。战至11日,日 遭到重大伤亡后,全部向闻喜撤退。经过9昼夜苦战,国 守住了中条山,击毙日 大队长以下官兵余人,国 伤亡官兵人。
浴血拼杀的国 官兵
12月15日,日 第37师团(乙种)又由翼城,绛县方面向中条山中部发动攻势,恰好与出击的国 第14集团 撞上,激战至18日,日 不支,退往夏县张店镇。到12月20日,南路 全线围攻同蒲线南段沿线日 ,将日 主要据点完全包围;但由于国 缺乏攻坚重武器,加上日 凭险死守,战事陷入胶着,一直打到年1月中旬。
而晋东南方面,范汉杰将 第27 向长子,屯留一线进击。12月4日,该 派遣2个营部队诱长子日 出城,5日在右哲镇设伏围攻日 ,日 死伤百余人,残 退向长子;第27 乘势跟踪包围长子县城,同时分兵一部进出屯留。13,14日占领屯留附近一些小村镇。
抗日英雄—范汉杰将
年1月1日,日 4,人为解长子之围,发动一次短暂的反攻,被第27 一举击退。1月3日晨,范汉杰将 率部发起反击,日 不支;国 一直追至长子城郊。庞炳勋第40 则向壶关外围日 据点袭击,攻占了修善村,大山,南贾村等日 据点。
国 正面战场攻势,为第18集团 (八路 )创造战机。第18集团 第师,第师各一部于12月23,24日,相继收复黎城,东阳关等重要地区。28日一度攻克潞城,共毙伤日 约余人,缴获长短枪60余支。
南,东两路 打得风声水起之时,西路 陈长捷部和北路 赵承绶部则听命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与蒋介石无关),趁着冬季攻势发动“十二月事变”,企图消灭决死第2纵队等山西新 。此时,阎锡山对抗战完全失去信心;忙着与日 媾和,致使第2战区冬季攻势彻底陷入停滞。
笔者前作《蒋介石破坏阎锡山与日媾和史记》:年开始,阎锡山去日本秘密接触。年11月,蒋介石派贾景德回克难坡“劝止”阎锡山。并向阎明确表示: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会毫不犹豫地和中共一起讨伐汉奸,共御外侮;在敌我之间,没有投机取巧的余地。年1月初,阎锡山终于致电蒋说:“必本前言与钧座难与共,追随到底。”,全面停止投日行动。
山西王—阎锡山
六.傅作义威振绥西,五原包头告捷
第8战区的作战任务是配合第2战区的作战,但晋北的北路 赵承绶部忙于围攻新 ,未对归绥日 发动攻击;而担负配合任务的傅作义却在绥西打出了晋 威名。
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负责统率绥西部队。他接到冬季攻势命令后,即向 事委员会表示:“职已下决心,当以整个力量向敌猛拼,牵制敌人,俾利主攻。”并选择战略地位重要的包头,固阳,安北一带为主攻目标。当时,日 在绥西仅有第26师团第13联队(乙种),驻归绥,萨县,另有骑兵集团驻扎包头,固阳,安北各地,由小岛吉藏中将指挥。
傅作义决定在战略上各部同时展开攻击,以牵制各地日 ,其主力则奇袭包头。他将所有兵力分成4路,以马占山将 东北挺进 部为第1路 ,向归绥以东日 袭扰,但该 仅千余人,装备兵员素质欠佳,故战果颇微。
门炳岳将 骑6 为第2路 ,年12月10日,该部由五原出发,向归绥、萨县间袭击日 ,18日破坏萨县附近铁路数段,23日一度攻入萨县城。以马鸿宾第81 为第4路 袭击安北,阻敌增援。第3路 为此次作战主力,该路 辖晋 头号 第35 ,该 由傅作义亲自率领,13日由五原出发,进攻包头。
第35 经5夜秘密行 ,抵达包头城下,日 当时全然没有发觉。12月19日,日 驻包头骑兵集团司令官小岛吉藏虽获悉傅作义部准备攻击包头,但对国 的方位作了错误判断。20日晨,小岛吉藏派炮骑兵联队长熊川长致率主力出城迎击傅作义 ,而第35 新31师孙兰峰部便乘虚钻入包头城内,成功抄袭了日 骑兵司令部,缴获大量文件和战利品。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傅作义
张家口的驻蒙 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得知包头战情后,急派萨县的骑兵第1旅团增援包头。安北的骑兵第14联队长小林一男与固阳的第13联队长小原一明均亲率主力支援包头日 ;但在包头城外受到第35 主力伏击,第13联队伤亡过半,第14联队长小林一男大佐被击毙。熊川长致率部白跑一趟后,于 昏率部返回包头,此时,晋北第26师团主力因晋 赵承绶部忙于反共,遂抽调主力增援绥西。22日,日 向包头城内外第35 进行总反攻,至23日拂晓,国 撤出包头,返回原防地。
年1月下旬,日 为消灭傅作义部主力,调集步炮兵约5个联队、汽车1余辆,乘冬季结冰,企图仗着机械化部队优势击溃国 。2月2日,攻陷傅 根据地五原,4日占临河。傅部实行坚壁清野,一部穿插敌后袭扰,主力退入宁夏境内和伊克昭盟。日 虽占据了五原等要地,但未能捕捉到傅部主力,固守又兵力不足;不得不退往包头。国 在日 主力东撤后,收复了临河、善坝等地,但五原仍在日伪 掌握之中。留守五原的有伪蒙 4个师,伪警备 ,另外有日 官、特务、文职人员余人。
注:有国内学者指五原只有余日本警察及特务。
晋 收复五原
年3月20日晚,傅作义亲率主力奇袭五原,至3月22日彻底消灭日伪 ,击毙绥西警备总司令水川信夫中将、特务机关长桑原中佐以下日伪 0余人。击毙水川信夫中将史料,来源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傅作义致蒋介石电》,时间注年12月6日,国民 府 令部战史会档案。国内有学者,媒体及自媒体称,击毙的是水川伊夫中将;还有称不是中将,是日警官员;为治安部代理次长,但未死,之后还调回日本冲绳县那霸市警察厅治安部次长。
年3月底,日 由平绥线增兵北犯,重新控住了已遭彻底破坏的五原,但已无余力固守。4月1日,傅 再度收复五原,至此,后套(指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巴彦高勒)至包头东地区)已全无日 踪影。
绥西战役前后达4个多月,与日 作战57次,五原三失三得,经过反复较量,终于收复五原及绥西地区,多次重创日 ,使日 此后再无侵犯绥西地区的行动。五原大捷,奇袭包头,无疑是傅作义将 及晋 抗战 光时刻,战后傅作义获 荣誉青天白日勋章1枚。此后,傅作义集团趁机称霸绥远;还与中共秘密合作,成为其重要的苏援运输线路;并获得不少苏械装备。
在华北地区,冀察、苏鲁战区也参加了冬季攻势,破坏津浦、平汉等交通线,但效果甚微。年2月9日,国民 府 事委员会天水行营主任程潜向蒋介石报告了第1,第2,第8战区及冀察苏鲁战区冬季攻势经过,并作了总结:“本行营所辖各战区之冬季攻势,其中虽不乏战绩卓著,成绩优良者,然较之第4,5,9各战区未免逊色,相形见绌,此因……各战区内在种种矛盾之掣肘,常致成极势,使计划无由实施”。程潜的总结,相当的客观。
国 重炮
七.第3战区顾祝同消极应付,拖第5,第9战区后腿
第3战区在华中地区的冬季攻势中处于关键性的地位。其作战任务为截断长江交通,孤立武汉日 ,从而支持第5,第9战区对日 第11 发动攻击。国民 府 事委员会为使第3战区能顺利完成任务,特地增拨了许多门重炮,以便于作战和封锁长江。第3战区则计划投入14个师的兵力,组建长江攻击 ,以完成截断长江的任务。
年12月16日,第3战区冬季攻势开始。长江攻击 分左,中,右翼3个兵团攻击大通,贵池方向正面之敌。同时,第32集团 上官云相部和湘 第10集团 刘建绪部分别袭扰南昌与杭州,以牵扯日 。
长江攻击 中央兵团由李玉 将 第10 (日后威震天下的泰山 )及俞济时将 第86 共6个师组成,为进攻主力,第86 担负主攻, 阶段准备攻占童埠,茅坦,观前等地。然后突击长江南岸,以水雷,重炮封锁长江。
右翼兵团为川 第50 ,进攻目标指向铜陵,大通,宁国一线,左翼兵团为川 第21 陈万仞部,担负吴田铺至湖口一线攻击任务。第40师和第52师为总预备队。至于日 方面,由荻港至湖口一线25里的长江防线上,仅有第师团防御,且兵力分散配置于沿江各处及各个据点内。
年12月16日凌晨3时,第86 首先发动攻势;最初只使用了4个团兵力,预10师和第16师师长竟只派一两个连兵力,然后逐次增加,尽管兵力使用不当,预10师和第16师还是突破日 防线,克复曾形山,解形山等重要据点,但因右翼郭勋棋第50 按兵不动而意存观望,未能扩大战果。
时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12月17日,攻击各部进展甚微,师,团长们都以第50 未动为托词,畏怯不前。18日,预10师终于占领茅坦,但日 援兵已至,并全线转入反攻;预10师,第16师经连日苦战,伤亡颇多甚重,未能到达江边。
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等决心动摇,认为随着桂南会战的展开,第3战区已退居次要地位;“即令到达江边,亦必无继续作战的能力”。19日下午,顾祝同下令停止进攻,转取守势。23日,日 优势炮火猛轰青阳,但未能得手。26日,日 也停止反攻,战事陷入停滞状态。
杭州方面,第10集团 第师和62师于年12月13日晚分别攻入杭州,富阳,余杭各城,放火焚毁日 设施。年1月22日黎明,日 第22师团(乙种)1个联队渡过钱塘江,在萧山北面登陆,该方面中国守 未能予以有力抵抗。同日,日 侵占萧山,向绍兴挺进。27日,中国第10集团 发起反击,日 退回萧山。
在鄱阳湖西侧的赣江地区,国 便衣队于12月12日及18日分别混进南昌城,破坏日 设施。21日,第32集团 进攻南昌外围,但战果较小。第3战区在冬季攻势中毙伤日 数千人,重伤日 中型运输舰4艘,轻伤日 船只5艘;战果在各战区最少。
但在兵力,火力4倍于日 的 优势情况下,攻势仅仅3天即告停顿;未能完成切断长江航道的主要任务。致使整个华中地区冬季作战陷入不利的局面,战后受到蒋介石严厉批评,第50 长郭勋祺被撤职。
李宗仁与孙连仲,卫立煌
八.李宗仁第5战区扬威,张自忠将 再显威
作为主攻地区,第5战区担负攻击平汉线南段武汉,信阳方向日 的重任。第9战区在冬季攻势前也列入主攻方面,遗憾的是因主力南下驰援桂南,大大影响了其战果。
年12月12日,第5,第9战区同时对日 第11 展开全面反攻。当时,第11 全部分割成小单位分散配置,并无直辖兵团可机动转用。攻势一开始,日 线部队及据点都陷入国 的包围之中,孤立无援。第11 司令部只得拆东补西,增援薄弱环节,疲于奔命。
第5战区以豫南兵团由平汉路以西向信阳南北地区日 攻击,该兵团下辖孙连仲将 第2集团 ,第68 刘汝明部,第92 李仙洲部及豫鄂边区游击总队。13日,第92 克复泉口店,浆溪店,杨柳河,并向花山,平靖关,冯家庄攻击前进。第2集团 向骆驼店,归河,长台关各日 据点迫近。23日夜,以两团兵力分别向信阳东北及西南挺进,攻击信阳日 。
年12月28日,中央 精锐汤恩伯将 第31集团 也参战。年1月5日,分别向徐家店,平靖关,花山等处日 袭击,与日 精锐第3师团激战至1月中旬。
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张自忠
右翼兵团辖张自忠将 第33,第29集团 王缵绪部,年12月12日,第74师渡过襄河向钟祥以南攻击,兵团主力则分别渡河占领朱宝大桥,西虎山,并向罗家坡,三店,炭埠庙一带攻击,13日收复大小陈冲,张家湾。22日起,围攻洋梓,钟祥等日 ,战至28日,日 援兵赶到战场,迅速向右翼兵团全线反扑,遂在普门冲,长寿店以南一线激战至1月下旬;期间,张自忠将 第33集团 不负重望,连续击退日 两次猛攻;还于年1月8日发起反攻,经过一周猛攻;日 陷入苦战。但双方均死伤惨重。
浴血拼杀的国 官兵
江北兵团辖第75 ,第41,第师。年12月12日,开始东渡襄河猛攻日 精锐第13师团。日 在罗汉寺方面,相隔五六公里即设置1个或2个小队防御的据点,遭到江北兵力围攻后,除公议场外,聂家场,同心场等重要据点均被国 攻破。15日以后,日 第联队赶来增援,17日拂晓与江北兵团激战于仙桃,泗港一线,国 官兵英勇拼杀,予敌重大杀伤;但自身伤亡亦相当惨重,遂以第55师及第13师在雁门附近牵制日 ,其主力于23日间在襄河西岸撤退。
左翼兵团由川 第22集团 孙震部,第39 刘和鼎部和第1游击纵队编成,向随县以东的日 精锐第3师团出击。川 第45 包围了浙河马坪,川 第41 则采取以主力正面攻击,以一部侧背迂回的战术,围攻随县外围的擂鼓墩及滚山日 据点。28日起,左翼兵团在洛阳店,徐家店一带与日 增援部队胶着,攻势陷入停滞。
年1月28日,蒋介石电令第5战区停止冬季攻势,并嘉奖了该战区,称赞“此次冬季攻势获得真价值之战果者,当以贵战区为 ”。
抗日名将罗卓英将 亲临一线指挥
九.第9战区赣北歼敌,援桂告憾
第9战区在赣北、湘北及鄂南三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势。在赣北方面,罗卓英将 第19集团 向奉新、靖安、南昌间日 第33、第34师团发起猛攻;罗卓英将 吸取了南昌反攻战役教训,他命令新11师渡过锦江,截断西山万寿宫与南昌间主要交通线; 王耀武将 第74 第51师攻克五步城,切断大城、奉新间日 主要交通线。第师渡过修河,一举截断南浔路,孤立南昌日 。
晋 第32 攻击靖安,12月21日夜冲入靖安城内,将张公渡至安义、德安至箬溪间交通通讯破坏。湘北和鄂南方面,第15、第27及第34集团 打击粤汉铁路北段日 第6师团等部,分袭崇阳、通城,羊楼司、桃林等各线,将第6师团各部联络补给完全遮断,使其各部陷入孤立中。
中央 第79 、湘 第73 、湘 第70 ,川 第20 主力共约9个师围攻崇阳西南的大沙坪10多天,打的非常英勇顽强,屡次迫近大沙坪和岳阳城郊;但在兵力占据 优势情况下,始终未能攻克大沙坪据点,且伤亡甚重。后由于日 第40师团及第6师团其他部队前来救援,国 被迫结束了对大沙坪的围攻。
围攻大沙坪殉难的国 官兵
战后总结时,蒋介石多次批评薛岳指挥的“大沙坪之战”:“第九战区以九师之众,前后围攻大沙坪者几逾一月,我 官兵之死伤,不可谓不大,敌方播音,且称为空前之持续战斗,但师久无功,并未收得任何战果,究为何因……不能不彻底追究。”“这次第九战区以八九个师兵力攻击大沙坪一团之敌,亦攻不下,这决不是因为我们部队质量或数量不够,而是我们一般司令官参谋长用兵指挥之不当!要知道:敌人现在实在是愈打愈弱,而我们一般下级官兵是愈战愈强,但我们高级司令官与参谋长的心理倒是愈打愈怯!因此,每战只求多兵,而不知讲求指挥与部署。”大沙坪战斗,可参看笔者前作《三打大沙坪》。
在第9战区冬季攻势期间,南浔铁路未通行一次,粤汉路只通过一次车。羊楼司车站,阳新、崇阳、慈口镇等地均曾一度被国 收复。从12月12日至年1月底,第5、第9战区围攻日 第11 各据点达40余天,出击次,双方交战的兵力达50多万。“攻势规模之大和行动之顽强是前所未有的”。
日方第11 线部队几乎都变成了一个个孤立挨打的小部队,全线处于危急之中,伤亡近万人。日方战史承认:“如果第9战区数十师生力 不南调桂南战场,第11 有被击败,甚至围歼之虞”。
粤 官兵英勇作战
九.粤北会战 涛奇袭告捷,日 援桂撤退
第4战区在冬季攻势计划中本居于助攻地位,但由于日 在第4战区的粤北,桂南两大战场同时引发粤北和桂南会战,第4战区也转为极重要的战场。
日 第21 为配合南宁方面日 作战,并挫败第4战区行将发动的冬季攻势,决定先发制人,击败粤北的国 。其作战目标是攻占第4战区长官部所在的韶关,将占领区域扩展至英德、翁源线,准备使用的兵力为第18(日后丛林 )、第师团及近卫混成旅团,由第21 司令官安藤利吉指挥。
而粤北守 以第12集团 为,约10万人,由第4战区副司令长官余汉谋指挥。第62 涛部驻守佛冈、源潭、花县等地区。第63 张瑞贵部驻守从化、牛脊背、梅坑、地派等地。第65 缪培南部驻守英德县青塘和翁源县华屋、大镇圩,为总预备队。粤 虽兵力占优势,但其主力第64 (抗日铜 ),第66 援桂;导致战力严重受损。
日 兵分3路进犯粤北。由第师团第旅团一部组成的西山支队首先沿粤北铁路北上,由新街进击银盏坳,恰与该方面发动攻势的国 3个师遭遇,预备队第65 遂投入战斗。当左翼日 在粤汉线方面吸引国 大量兵力后,20日,日 中路和右翼部队大举北犯;一路进展甚速,23日,攻陷源潭、牛脊背等地。
由近卫旅团组成的中路 于12月25日越过良口圩,向北突击。右翼日 为第18师团全部,由增城沿增江支流北上,连陷龙门、地派、梅坑等地。24日,左翼日 强渡潖江,威胁广东战时省会韶关,广东省主席李汉 向中央求援。国民 府 事委员会急调土木系第54 陈烈部,由湖南驰援粤北。
粤 抗日名将— 涛
粤北战局陷入不利局面时, 涛将 率第62 大胆穿插,奇袭日 后方的重要据点牛脊背。牛脊背在从化县城北 0公里处,位于翁源至从化公路上,为日 重要补给据点。 涛将 率部在牛脊背歼灭日 千余人,使中路日 因后方补给线被截断而不敢继续北进。12月29日,右翼日 攻占翁源。30日,左翼日 又占英德,其先头部队抵达新江墟。韶关危急,广东省府遂临时迁往连县。
年12月30日,第54 主力到达曲江,其前锋向翁源、青塘攻击前进。粤 第65、第62 则转向从南夹击之势。日 迅速撤退,早在12月20日日 北犯时,因南宁战事,已决定缩小作战规模,将作战目标从韶关改为翁源、英德一线,企图尽快结束 事行动。
12月底,中央 精锐第5 取得昆仑关大捷,日 第21 急于将粤北作战的第18师团及近卫旅团调往桂南作战。故从年1月1日起,日 从翁源、大镇、河东之线分头南窜。国 则尾随攻击,5日克复英德。
蒋介石亲自指挥作战
十.历史公论
从年12月至年2月,国 各战区发动冬季攻势,北起绥远,南至桂南,全线出击,给予侵华日 沉重打击,是整个抗战时期规模最为巨大的攻势作战;其作战目标就是夺取战略主动权;说中国抗战没有“战略反攻”,实乃可笑。
在整个冬季攻势中,国 官兵士气旺盛,英勇顽强。共毙伤日 5万至6万余人(含桂南会战)。不过该战果存在很大争议,数据来源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白崇禧致蒋介石电》,时间注年2月9日,国民 府 令部战史会档案。不仅与日 战史存在巨大差距,就连向蒋介石汇报该战果的白崇禧,晚年也在《白崇禧口述自传》中“自打脸”:“共历时三月有余,所获战果,计俘敌四百余人,伤毙敌三千七百余人,虏获步枪二千余支。”“其重要战略要点,我未攻下一处。”
笔者认为“其重要战略要点,我未攻下一处”,当无异议。但战果上白崇禧前后所说差了近20倍,当时之战果确系夸大,其晚年自传讲述也不可信。以单次战役俘虏日 最多的湘西会战(雪峰山会战)对比,也只捕获日 人,但日方战史承认伤亡人(国 战史公布为人)。
反观日 战史记载中的冬季攻势颇多,可以看出侵华日 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如“蒋介石至今仍然在全 中保持着统辖力量……深感敌尚强大。”“在华官兵都亲身感受到国 的抗战力是不可侮的”。“付出的牺牲是过去作战不曾有过的”,“这次冬季攻势的规模及其战斗意志远远超过我方的预想,尤其是第三、五、九战区的反攻极为激烈。”“敌人的进攻意志极为顽强,其战斗力量不可轻视。在战术上鼓励采取夜战,隐蔽中接近和包围我 据点,善于利用工事和手榴弹进行近战。武器弹药充足,补给能力也很强。”
冈村宁次也在回忆录中提到,此役“引起圣上虑念,并使中央不安”。日方不得不承认:“中国事变八年间,彼我主力正式激战并呈现决战状态,当以此为最”。
当然,冬季攻势确实未能如 事委员会预计的那样扭转整个战局的形势,也没有一个战区达成预定任务。从这两点看冬季攻势无疑是失败的。
导致冬季攻势失败的原因由有多方面造成。首先蒋介石及其主要将领对形势太过乐观,制定了各战区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且作战范围大;比如攻击日 重兵坚守的战略要地武昌,汉口,信阳,开封,包头,南宁等,最终因日 撤退,只收复南宁。年2月9日,白崇禧曾致电 事委员会时指出:“判断敌情应就战略战术之见地作缜密之考察,不可过度偏于乐观,致贻大局。”事实上,虽然国 得到苏联的援助;并完成了第二轮整 ,但无论是进攻,防守能力上,都远不如日 。真正成功的是大量消耗日 有生力量;让原本兵员不足的侵华日 ,更是艰困。
很多国 官兵连饭都吃不饱,超半数营养不良
其次,国民 队自身弱点甚多,如武器装备、训练、士兵素质、各部协同作战、交通运输,物资给养等远逊于日 ;很多国 官兵连饭都吃不饱,根本不具备全面反攻的条件。 就是指挥失误,从整个战略战术上看,冬季攻势缺乏侧重点,未能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日 战略要地,歼灭敌主力;导致无法取得应有的战果。如蒋介石承认“此次冬季攻势失败, 的一个原因,即由于前方部队逐渐使用兵力,而非集中全力攻击,以致没有一个县城被我们打下来”。由于这些因素,冬季攻势中,国 虽损失重大,战果也颇丰,也深重打击了本已深陷泥沼的侵华日 ;但未能达成战役目标。
冬季攻势对中日战事造成较大影响。彻底打醒了日本,日本在诺门坎失利后;改走南下战略。并与苏联走向缓和,至年下半年开始,苏援锐减。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缔结《苏日中立条约》,苏联远东部队得以调往苏德战场。日本关东 主力也南下增援关内,并挺进东南亚;中国抗战一时陷入危局。蒋介石于年10月,开始寻求美国援助。中国抗战,也逐步进入美援时期。但之后,中国再无力发动全国性大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