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天下第一县rdquo,

2022/6/12 来源:不详

开门见山,先说我的老家——息县。

我是息县人,虽然出来二十多年走了许多地方安家于上海,但叶在外而根还是在距上海里之外的息县。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近几年来与县里市里乃至省里工作方面多有联系与沟通。尤其是息县,虽然未能亲见那里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每次回去几乎找不到母亲的家,可以算是间接见证了变化进程之点滴。有人该问:不会吧,回去时往往深更半夜,父母由从南边搬家到北边,沿马路建筑几乎大同小异,认错路对我乃很正常,好者有手机终归会找到回家的路。

这几年“天下第一县”的报道时时在媒体与网络上看到,并未当作一回事儿,前年回去参加了一个座谈会,有专家谈息夫人(前边我写过文章息夫人为何三年不语?——是美极生悲,还是身不由己…)有领导说“天下第一县”是县里的一个文化工程,要通过宣传打响这个品牌,当然更多是为当地吸引更多的投资与项目服务也可以说为当地经济披上文化的外衣,以此证明息县的文明古老,以此插上经济的腾飞翅膀,以此激励息县人民奋然前行!

从《左传》的记载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息夫人,她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情怀,她虽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却一直在与不公平的待遇而抗争。是为女性的楷模。上月,息县县委办主任伍存强先生给我打电话说想请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先生把县里研究的课题论证一下。我问什么课题?他说关于“千古中华第一县”的课题。随后与葛教授进行了联络。作为历史学科班出身的葛教授显然对这个课题较有兴趣,于是答应择机会见息县方面领导详谈。

由此也激发了我搜索这个问题的兴趣——毕竟那是生我养我的家乡啊,虽然写了一些东西——比如关于他们红非并举打造文化工程,河南息县:“古今结合”“红非并重”打造特色文…比如,我是最早报道东岳五七干校,比如,最早研究顾准吴敬琏在息县情况,留在东岳的“日记”顾准东岳的思考——建国以来思想的制高点比如,年的寻访活动,吴敬琏:昨夜西风凋碧树,生命尚有新征程、三十六年寻梦路,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即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我应该也有发言权来说说这个“天下第一县”到底是怎回事?

翻开网络让我有小小吃惊。首先是看到质问:息县有什么资格称“天下第一县”?息县如此敢称自己为“天下第一县”,那么这个天下第一称号是谁封的?当然还是有人戴着眼镜看这个事情。先不去说它。

那么这个“天下第一县”的提法到底有没有历史依据?除息县外到底中国(天下)有几个天下第一县?按照科学的态度与历史记载到底谁该称“天下第一县”?“天下第一县”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到底在哪里?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任务所在,并非我是息县人就一言以蔽之认为息县就是“天下第一县”!这于情于理于品德都说不过去。但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大家讨论,讨论的结果达成共识这才是目的。

古息州州衙谯楼始建成于元代元贞元年(年),高9米,面积.5平方米,全楼三楹,回廊四面,丹青栋绿、琉瓦映石,蔚为壮观。现在成为市民晨练晚练及文化活动场所。

以下是根据网络看到的资料编辑比较:

1、天下第一县——权县

权县被证实位于荆门市境内的马良山至沙洋一带,中原的县较早就有了,但县在西周只是泛指郊外的边远地区,不能构成一级重要的行政区域。《说文》:“县,悬也。”其初意是悬远,借用县邑之县,其意则指悬挂于国境的军事据点。以县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即自楚武王熊通灭权国而置权县始,是楚人的一大发明。鲁庄公十八年,楚“武王克权”。为了加强国家实力,向外扩张,尽可能地把政治军事、经济的权力集中在国家的手中,楚国对其所灭掉的国家和新得到的领土,不再封给王公贵族作采邑。特别是富庶地方,而把它变成楚王直接控制的县。楚灭权后,熊通就在权国故地设权县。这成为中国历史上创立最早(约在公元前13世纪)的县制。权县,理所当然是中国第一县。

2、天下第一县——当涂县

当涂历史悠久,秦代称丹阳,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时,当涂就已建县,初名丹阳。是全国最早建置县,隋开皇九年(公元年)定名当涂。当涂是历代文人墨客揽胜抒怀的绝佳之地,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游历当涂,留下《望天门山》等千古绝唱,晚年定居当涂,终老后葬于当涂青山脚下。

3、天下第一县——绛县

绛县应该是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县”,也是“天下第一县”。“县”的地方建制广泛使用,并且推广到春秋列国,是从山西的晋国开始的。据《左传》载,公元前年,即晋平公十四年,平公母亲悼夫人在一个叫杞城的地方请人吃饭,遇到一个来自于绛的老人。悼夫人见其年迈,问贵庚。老人答曰:“臣不知纪年,只知经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矣!”此老翁高寿几何?当时在场者谁也算不出来,悼夫人派随臣求教于晋国一位很有名气叫师旷的乐师。师旷掐指一算,答曰:“七十三岁矣。”又求教于一位叫文伯的人,答曰:“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矣!”这当然成神话了,人再长寿,也不可能活到余岁。从此,这一典故便被称为:“绛老”。对年过古稀、长寿高龄者,常用“绛老”褒之。也因这一故事,三年后的公元前年,晋平公认为“绛”这个地方出长寿老人,太可贵了,于是便用周天子畿内的名称“县”称之,取名“绛县”。这是晋国设置的第一个“县”。由此来说,山西绛县,应该是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县”,也是“天下第一县”。

4、天下第一县——息县

息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公元前年周武王分封赐土,羽达建息国至今,已历数多年。《左传·哀公十七年》载:“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为令尹,实县申、息。”据已有资料考证,这是“县制”最早的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申县早已随风而逝,只有息县一直延续至今。息县古为周代息国故地,西汉置县,以古国为县名。并加一“新”字,置新息县。元为息州,明改息县,一个“息”字,年岿然不变。建县后历代相沿不变其名、不改其治,唯有息县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被冠以“天下第一县”,息县应当之无愧。

由以上史料能否判断息县是否天下第一县呢?

以上四地称为“县”的大致时间是:

权县——公元前年,

绛县——公元前年,

当涂——公元前年,

息县——公元前年

我的结论: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年前后,楚国先后灭掉权国、申国、息国,并分别设权县、申县、息县。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县的记载,后被秦朝借鉴延用。现在,湖北的权县已改名当阳县,申县已不存在,只有息县一直延续至今。而绛县则是一则传说而已,因此,称息县为“天下第一县”应该当之无愧。

现在该来说说“天下第一县”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顾准先生在他的日记日写过:年全县因特大雨量(三天四夜下了六百毫米以上)而被淹,据云是二百年来未遇之大雨,但今年看不出什么受灾的痕迹”。这里要说的是就是这场水灾的第二年顾准与社科院两千多人陆续抵达息县的,未见受灾的痕迹说明息县这个地方一定有他奇特的排水功能,当时淮河的水把树梢都淹了,而县城却安然无恙,下面这张城池图蕴含玄机。不仅如此,近百年来这里水旱之灾也在人控范围,一望无边的绿化工程保证了这里逢凶化吉风调雨顺。这也许是古城之古的历史意义所在。

息县古城池图(如图)这张图是有讲究的——请仔细看看,这是手绘地图,也是历史的见证。

《城池图说》:息之得名,自周始。古息在西,新息在东。今县城元泰定十九年(年)创也。明万历年间(年-年),知县王用实展城四里零十至八步,增筑七尺,悉加砌砖石,而后内外两濠。息邑至今赖之者,则知县赵如昆也……摘自《息县志?图经总》清嘉庆四年(年)。不仅如此,许多传说也层出不穷。其中一传说是我小时候从舅舅那里听到的,我曾经写在《留在东岳的记忆》里。

在唐李渊称帝时,曾贬李靖到黑土国(东岳西北边一块高坡)治理张大塘。因为李靖是唐将,所以就以国号将此地命名为唐坡,城为唐城。李靖是初唐的名将,因“罪”被唐高祖李渊发配于此,面对一眼望不到边的黑土地,他心怀负鼎之愿,期待自己能成为“黑土国”贤明的君主,以此洗刷“罪名”。李靖历时数年,胼手胝足,带领属下及四周的村民,将贫瘠的唐坡变成了肥沃的农庄。一时间东岳成了南北贸易之地,商贾往来之所。

而惊人的相似是年11月16日,顾准由北京启程与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第一批先遣部队(文学所和经济所)下放人员一道,抵达息县东岳。在《顾准日记》中,长达二十万字的“息县日记”就是从这个时间段开始,记录了其在东岳生活、劳动、学习、思考的点点滴滴。俞平伯、钱钟书、杨绛、何其芳、吕叔湘等为代表的一代文化学人在东岳劳动了两年。

到年,有几千北京人来息县,住在各个“五七”干校驻地。他们在参加政治运动和田间劳动的同时,也进行着各种思考和创作,留下了很多有重要价值的手稿和作品。这其中,有著名学者的理论文章,以及著名作家的诗歌、散文、日记等。比如,诗人俞平伯,在年随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五七”干校来到息县后,就以这段生活为舞台,将农舍茅屋、河塘竹林、杂乱的集市、泥泞的道路均成为素材,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具有代表性的是《息县杂咏》、《纪东岳事》、《至日》等,其中七言长诗《重圆花烛歌》还在香港单独出版。这些诗词对息县农村的田园风光和民情民风作了真实的记录,至今读起来仍然感觉清新爽朗。比如,杨绛,后来也根据“五七”干校的亲身经历,写成散文集《干校六记》()。书中记录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生活状况、中国知识分子在特定时代里的乖蹇命运和乐观精神,以及钱锺书夫妇恩爱、互帮互助、相依为命的感人场景,被评价为“文字简约而诙谐,感觉微妙而真切”,“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的小穿插”。比如,顾准在第二次被打成“右派”、随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下放到息县“五七”干校期间,留下了近20万字的《息县日记》。顾准先生在东岳(息县日记)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建设中国”的重要学术观点及其对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思索,至今为我国经济学界广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