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新世纪中国60项重要考古新发现有

2023/3/2 来源:不详

                            

10

四月

星期日

自从在中国诞生以来的整整一百年里,考古学不仅重建了中国的史前史,构建了中国史前文化的谱系和发展脉络,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史前文化的生动画卷和错综复杂的样态。

——陈星灿

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的科学。自从在中国诞生以来的整整一百年里,考古学不仅重建了中国的史前史,构建了中国史前文化的谱系和发展脉络,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史前文化的生动画卷和错综复杂的样态。

《新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收录了60项重要考古新发现,这60项重要考古新发现是集结了年到年这十年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上发布的考古新发现。其中“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现将关于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概述、遗迹、出土文物与主要收获分享给大家。

概述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南90公里处的荒漠地带,东距营盘古城47公里,东南距楼兰古城公里。沿孔雀河北岸,自库尔勒市至营盘古城之间长约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11座烽燧,称为孔雀河烽燧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就是其中一座。

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首先发现了孔雀河烽燧群。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较为详细地调查了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九座烽燧,相关资料发表于《亚洲腹地考古图记》。自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始至今,新疆文物部门多次对孔雀河烽燧群进行考古调查。

年为配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长城资源维修保护工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试掘。年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正式列入《新疆考古工作规划(-)》的重大课题和重点项目。~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获得审批。三年的发掘面积分别为平方米、平方米、平方米,累计发掘时间超过12个月,目前田野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烽燧遗址地处罗布泊荒漠无人区,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春季多风沙,夏季地表温度可达60摄氏度,冬季干冷严寒,一年之中唯有秋季的10月和11月比较适宜田野工作。考古队员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克服了无电、缺水、无通信信号等种种困难,发掘工作取得了重大收获,先后入选年度“考古中国”丝绸之路重大项目成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遗迹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修筑于一处大型红柳沙堆上,是由烽燧本体、居住房屋等建筑构成的一处军事设施。已清理房屋、木栅栏、灰堆等遗迹10处。

烽燧西立面(西→东)

烽燧遗址俯视(东→西)

红柳沙堆大致呈椭圆形,上小下大,下底长约60米、宽35米,原始高9.8米。沙堆顶部西侧有一层雅丹状的黄土堆积,倾斜分布,最大厚度达3米。在修筑烽燧时,先对沙堆顶部进行平整,在沙堆边缘平铺芦苇草对其进行加固,这样既增加了沙堆的稳定性,又扩充了沙堆顶部使用面积。

烽燧修筑于沙堆顶部偏东,平面呈方形,立面呈梯形。由于罗布泊盛行东北季风,烽燧处于迎风面的东部、北部因风蚀坍塌严重。经清理复原,烽燧下底边长9.4米、残高约5.6米。烽燧由三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草,中部夹胡杨栣木垒砌而成。烽燧南侧还发现土坯垒筑的护坡,推测烽燧使用时期至少加固过三次。

在沙堆顶部西侧,采用“减地法”“平地立起框架式台梁结构”两种构筑方式修筑三间房屋,建筑面积80平方米。房屋内还发现有凉炕、灶、柱洞等遗迹,墙体内壁局部还残存草拌泥皮和白灰墙面。

沙堆顶部雅丹黄土一部分被打制成土坯,用来修筑烽燧和房屋墙体,一部分废弃不用的被直接抛倒于沙堆南侧,形成了一道土埂。土埂中不见任何包含物,为纯净的黄土。沙堆南坡中部,沿斜坡走势修建了用来上下沙堆的踏步,现仅存外侧护栏。在烽燧南侧沙堆下,还发现一道木栅栏,呈南北向排列分布,其可能为牲畜圈的一道墙。

木栅栏局部(西→东)

以烽燧为中心,在沙堆四周发现了5处灰堆遗迹。灰堆多依靠沙堆边缘斜坡,为斜坡状堆积,其中1~4号灰堆为各类生活垃圾堆积,5号灰堆为烽燧因风蚀坍塌后,烽燧顶部“突灶”遗迹垮塌后形成的堆积。

出土遗物

遗址中出土各类遗物主要见于1~3号灰堆中,有陶器、铜器、铁器、木(漆)器、石器、骨器、角器、纸制品、皮制品、草编制品、纺织品等,以有机质文物为主。遗物种类丰富,均为戍边将士日常生活、工作使用的实用器物残件,反映了年前边塞军旅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年12月31日,已累计清理发掘出土的各类遗物共件(组),其中包括文书件、陶器12件、铜器44件、铁器27件、木器件、石器29件、骨器44件、角器40件、皮革制品2件、纺织品16件、草编制品22件等。遗址中出土的这批纸文书、木简是近年新疆地区乃至全国考古发掘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资料。文书内容丰富,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其中军事文书数量最多,所涉及的“计会交牌”“平安火”制度实物为国内首次发现。文学作品《韩朋赋》《游仙窟》,以及传统经典《孝经》《千字文》等文书丰富了相关文献的版本。

纸文书

纸文书《韩朋赋》

在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中,我们积极邀请多学科参与,对出土的各类遗物以多种自然科学手段进行了检测分析。铜器有带扣、花押等器形,经便携式X荧光、扫描电镜和金相分析,材质包括铅锡青铜和黄铜两种类型,且青铜均为铸造成型,而黄铜为热锻制品。铁器主要为箭镞,经金相和夹杂物分析,材质包括碳钢和熟铁,初步推测可能存在生铁制钢和块炼铁两种不同技术来源。通过残留物分析检测,在出土的葫芦残片上发现了丁香酸成分,结合出土文书关于“蒲陶酒”的记载,我们确认在遗址中确有葡萄酒的存在。文书纸张用造纸纤维测量仪分析,纸张纤维与碘染色剂作用后呈酒红色,样品纤维壁上有明显横节纹及纵向条纹,初步判断为麻纸。用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分析,推断该纸张样品没有添加矿物类的填料或者涂料,也没有表面施胶的工艺。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纺织品,质地有丝、毛、棉、麻四种。出土的织物残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WatersUPLCH-Class和WatersG2-XSQTOFMS)进行了染料分析,发现红色染料为茜草,黄色染料为黄檗,绿色染料为靛青和黄檗,蓝色染料为靛青,兰色染料为靛青和黄酮类植物。

灰堆中出土了大量动植物遗存,目前已鉴定出34种不同的植物种类,包括粮食作物6种:水稻、青稞、大麦、小麦、粟、黍;园艺作物9种:桃、杏、枣、核桃、沙枣、西梅、亚麻、葱、葫芦;其他为各种杂草。动物初步鉴定有马鹿、野猪、黄羊、马、牛、羊、驴、骆驼、天鹅、白鹭、鱼等,以野生动物骨骼为主。

主要收获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是国内首次对唐代烽燧遗址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通过连续三年的田野工作,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考古发掘揭开了深埋在流沙下多年的秘密,生动再现了唐代戍边将士军旅生活的场景。其重要价值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了解了烽燧遗址的结构布局、构筑方式。烽燧地处孔雀河北岸的一处大型红柳沙堆上,这一修筑地点的选择,是由烽燧瞭望预警、传递信号的功能和性质决定的,基层的烽、铺都围绕它进行设置和布防。沙堆上下的各处区域根据功能不同,也有明确划分和布局。沙堆顶部为戍守烽燧的将士工作和起居的场所,沙堆下部为生活垃圾堆放和牲畜活动区域。烽燧、房屋等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均为就地取材,并采用当地传统构筑方式进行修筑,显示了因地制宜的特点。这为我们了解汉唐时期边塞军事建筑的布局规律和构筑方式提供了新资料。

第二,明确了烽燧修筑年代为唐代。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地层单一,在自然风积土层下只有一层文化层堆积,出土的各类遗物时代均为唐代。出土的文书、木简带有明确的纪年,已发现的有“先天”“开元”“天宝”等年号。烽燧本体、灰堆等遗迹中采集的8个碳十四测年样品,送往多个实验室进行了检测分析,测年数据均为公元年前后。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修筑年代确定为唐代,对我们认识孔雀河烽燧群及以烽燧为代表的新疆长城遗存的年代和性质将有极大推动。

第三,发现了榆林镇、通海镇、麻泽镇、掩耳守捉、焉耆守捉、沙堆烽、临河烽、马铺烽、横岭烽、悭泉谷铺、猪泉谷铺、苏累铺等军事设施机构,以及楼兰路、麻泽贼路、焉耆路等新的防御线路,填补了历史文献关于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军镇防御体系记载的空白,同时为我们研究唐代交通提供了新的参考。

第四,确定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为唐代沙堆烽故址。出土文书显示,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为焉耆镇下属的军事预警设施,在唐代被称为“沙堆烽”,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治所,属于焉耆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的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

第五,为研究唐代军事制度,特别是边塞烽候制度的使用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首次考古发现的“计会交牌”“平安火”制度的实物标本,出土文书、木简的内容细化了对边塞烽候制度中放烽、警固、?田、备烽草等的认识,为研究唐代安西四镇羁縻府州的军事管理制度和边塞军事生活提供了实物资料。

第六,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和治理。唐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大为加强,先后设立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以克亚克库都克烽燧为代表的众多军事设施的修筑,构成了唐朝在西域完备的镇防体系。一批批将士从中原地区来此戍边卫疆,真正形成了“大军万人,小军千人,烽戍逻卒,万里相继,以却于强敌”的局面,保障了唐王朝对西域长期的稳定统治。

第七,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及出土遗物是阐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实物教材。烽燧出土文书记载了准确的出土地点、层位和年代,是难得的历史实证,不但为了解唐代边塞军事生活提供了基础资料,而且对敦煌吐鲁番学、文献版本学、书法艺术史等方面的研究将有极大的促进,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撰稿人:胡兴军

(节选自《新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书籍简介

新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

考古杂志社编著

年1月出版/.00元

ISBN-7---4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60项重要考古新发现,是从~年全国数千项考古发掘项目中精选出来的,最早可到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最晚可到清代末期的沉船遗迹;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及其以后各个历史时代的遗址、墓葬和其他遗迹;范围则从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西藏,到黄海、东海之滨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从辽阔草原的内蒙古到热带雨林的海南岛。在这60项考古新发现中,有不少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价值,还有一些则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的内涵。

编辑推荐

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的科学。自从在中国诞生以来的整整一百年里,考古学不仅重建了中国的史前史,构建了中国史前文化的谱系和发展脉络,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史前文化的生动画卷和错综复杂的样态。考古发现不仅更新着考古学的研究历史,也在很大程度地改变着我们对不同时代历史的认知,促使我们不断地向着历史的真实靠近。

本书所收录的60项重要考古新发现,是从~年全国数千项考古发掘项目中精选出来的,最早可到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最晚可到清代末期的沉船遗迹;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及其以后各个历史时代的遗址、墓葬和其他遗迹;范围则从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西藏,到黄海、东海之滨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从辽阔草原的内蒙古到热带雨林的海南岛。在这60项考古新发现中,有不少具有填补历史空白的价值,还有一些则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的内涵。

年是中国考古学第一个百百年的结束之年,也是下一个百年的开端之年。把新世纪最近10年的重要考古新发现结集出版,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也是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他们,激发我们更好地探索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

书籍目录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

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

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

江苏泗洪县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

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

湖北天门市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福建明溪县南山遗址

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

济南市章丘区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

河南巩义市双槐树新石器时代遗址

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王家塝墓地

江苏兴化、东台市蒋庄遗址良渚文化遗存

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新石器时代遗址

山东滕州市西孟庄龙山文化聚落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洪河遗址

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

陕西神木市石峁遗址

陕西神木市石峁城址皇城台

陕西神木市石峁城址皇城台大台基遗迹

甘肃张掖市西城驿遗址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新疆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

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

武汉市黄陂鲁台山郭元咀遗址商代遗存

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

湖北随州市叶家山西周墓地

宁夏彭阳县姚河塬西周遗址

湖北京山县苏家垄周代遗址

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芮国遗址

湖北随州市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

山东沂水县纪王崮春秋墓

河北行唐县故郡东周遗址

湖北随州市文峰塔东周墓地

云南祥云县大波那墓地

甘肃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

西安市秦始皇帝陵

西安市中渭桥遗址

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

四川渠县城坝遗址

江苏盱眙县大云山汉墓

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汉墓

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

山东定陶王墓地(王陵)M2

河南省洛阳市汉魏故城太极殿遗址

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墓葬

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河北邺城遗址赵彭城北朝佛寺与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

江苏扬州市曹庄隋炀帝墓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血渭一号墓

青海乌兰县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岗嘎墓地

西藏定结县恰姆石窟

吉林安图县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

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贵州遵义市海龙囤遗址

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

鸣谢

想了解更多书籍详情及购买

请保存下图,打开淘宝

策划:张思莹

原标题:《新书速递

新世纪中国60项重要考古新发现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3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