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非坐谈客,而是守财奴,若曹操攻打荆州
2022/10/11 来源:不详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01/9014419.html
自刘岩向汉灵帝建议以州牧代替刺史管理地方以来,东汉末年地方势力开始割据,朝廷内乱,董卓叛乱后。东汉中央 府已名存实亡。于是原来郡县体制下的地方官员开始了割据世袭。原本属于国家的地方权力为己有,如刘焉担任益州牧事,死后,他的儿子刘章继承了益州牧的官职。
东汉末年的地方势力其实分为三种:
种是像袁绍、袁术、曹操那样有志统一天下的势力,这群势力或有地盘,或有资源;或者有能力,他们的最终目的是统一天下,自己当皇帝,比如袁绍袁术。或者掌控天下大权,当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比如曹操。
第二种是像公孙瓒、孙权、马超那样想称霸一方,没有统一世界的野心的势力,他们只想称霸一方,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实力。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比如公孙瓒想要占领河北,孙权想要荆州,所以不断对外用兵,以扩充实力。
第三就是像刘表一样,刘璋只想守住自己的地盘,守住一亩三分田,在动乱的岁月里做个富翁。既不对外称霸,也不想一统天下,只想偏安一隅。如刘璋占了益州这一片千户之国,默默地在他的山前称王。不想被其他势力吞并,也不想改变现状,只是试图维持现状。
刘表在东、西两个方向的战略是,西阻孙氏,东防刘璋,依山就势。江河等天险,孙权攻打荆州江郡,愣是打了七八年。只要拿下江县的三分之一,就算孙权杀了江夏太守 祖刘表任命,也没能再前进一步,守着吴国的势力不能超过绛县。对于西方的内乱,刘表也是积极采取行动,加以制止。甚至直接派人策反沈密、娄发、甘宁等人背叛内乱,主动内乱。内乱混乱,当然也就没有能力和实力威胁刘表,从而保住西部边疆的安全。
刘表则采取了南进的战略,积极向南州扩张势力。张晋朝与交州进行了四年的战争,还派官员夺取了交州的位置。刘表积极进取的努力是为了维护南部领土的安全,因为荆州南部还没有太平。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曾长期对抗刘表,如果这部分势力联合交州,刘表的荆州将不复存在。或者只有长江以北的领土,那样的话,刘表就守不住荆州了。
郭嘉说刘表就是坐在那多嘴多舌,只知道说,没有实际行动的那种人,其实这个评价不太准确。郭嘉这么说,应该是为了解除曹操的后顾之忧,至少刘表控制了荆州。动作还很多,这些动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一亩三分田,谁来就跟谁打。所以评价刘表为吝啬 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如果曹操攻打荆州,刘表当然会全力抵抗,而这已经发生了。如发生在年的掖县之战,就是刘表主动挑衅曹操势力的 事行动。由刘备率 攻打邺县,于禁、李典也击败了于禁,但未能占领城池。
公元年,当曹操为解决整个北方的后顾之忧,真的带着大 南下攻打荆州时,刘表却病死了。如果刘表没有病死,他选择抵抗还是投降?他会像你的儿子刘琮一样向曹操投降吗?
刘表是荆州的 个企业家,他占据了荆州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从刘表的意志来看,他是 不可能投降的。但刘表占据荆州依靠的是荆州当地士族势力的强大,如蒯越、蒯良、蔡瑁等人。刘恒进入荆州只有他一个人和一个朝廷的任命书,他对荆州的管理职能和这些士族豪强分享。只能靠这些人来管理,难免受制于人。曹操大 进攻,即便是刘表,在选择是抵抗还是投降的 策。也必然会得到原来支持荆州士族成功的豪强的支持,不像孙权。刘表孙家是用来打下江东的,有自己的权力基础和话语权,刘表完全是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权力基础和话语权。
东汉末年的很多地方官员,其实是被地方豪强势力所控制和左右的。但刘表是台面上的人,他在决策时不能损害当地士族的强大势力。否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就会抛弃刘表,投靠曹操,其实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因为蔡、蒯等人早已相识,尤其是蔡与私交甚好。夺取荆州后亲自到蔡瑁家中拜访,而蒯越正是在光复后占领荆州的九卿之一。清,如果刘表坚持反抗曹操,就让豪强士族去拼命,去消耗粮食、金钱、人口。豪强们肯定不会同意,如果投降就可以免除战争,同时获得利益,个人觉得蔡、蒯越将刘表抛弃,刘表以此要挟刘表向曹操投降,毕竟刘表在荆州是个孤家寡人。
所以,答案是:如果南下攻打荆州,刘表还活着,他 不会投降,他会抵抗,但是刘表在蔡瑁、蒯越等人的威胁下投靠了,如果刘表一意孤行,那么很可能会被蔡瑁、蒯越杀死,然后主动投降荆州,毕竟对于士族豪强来说,家族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