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牌坊中,文辞及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和意义

2023/4/9 来源:不详

牌坊上雕刻的“文辞”不仅是了解牌坊修建缘由、意义的重要的资料,也具有重要的“文辞”、书法艺术价值。牌坊的文辞艺术主要体现在牌坊的题、楹联、字板上。

赵彩章百岁坊北侧左边石垫板刻赵彩章生平事迹:“儒薄章长益不为(遵)经(纪)车贾致养尤善,事继母以孝闻。又能体亲必刊,于子、于之道。罔明间居恒不轻言论,一语其直以深胀人心也,训子以义方,贻孙有良谋,一以德,行为兢兢。他如睦宗族、和乡邻、躬勤俭、乐施与、广勤化种种盛德,尚难校举。以故子孙贤肖,庠序婵联,兽元鹊起。身历三朝,享人生不易有之寿;堂开五代,极人世不易得之欢。大耆曾邀锡爵之荣,期颐更行标题之宠,非所谓人德获报者耶。侄孙维藩爰恭记其实云。”

从字板内容看,讲述了赵彩章与亲族、乡邻、家人的相处方式。他与人为善,孝顺继母,乐善好施,和睦宗亲,同时勤俭与兢兢业业。体现出儒家的“仁”、“义”、“礼”、“孝”等思想。从内容的行文看,内容篇幅虽短,但精简凝练,所述内容感人肺腑,具有丰富的语言艺术价值。

牌坊的“题”为牌坊额匾上所题写的内容。“题”一般为简短的几字,但却蕴含了深刻的意义。巩固牌坊题为“贞心一点”与“庆溢双支”,简短八字精辟概括了罗宗达生母的生平事迹。又如司头牌坊的“题”为“锡命双荣”与“姑嶶媳嗣”,内容体现出“题”为朝廷所赐,亦可看出牌坊主人庭德煊之妻周氏倡行孝道,侍奉姑婆。而安顺文庙的“德配天地”、“道观古今”两座牌坊的“题”“德配天地”与“道观古今”八字出自于明代陈凤梧所撰写的《孔子赞》“道观古今、德配天地,删述六经,垂宪万事。”主要歌颂孔子的德行与贡献,意为孔子之德行与天地同光,其盛名辉耀古今。百岁坊上的“昇平人瑞”有长寿、平安、吉祥之意。

牌坊的楹联是牌坊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同时亦具有重要的文辞艺术价值,牌坊楹联所题内容为歌颂牌坊主人品质、宣扬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如巩固牌坊:正面中柱楹联曰“凛州载冰冰霜将抚孤一线延承雨祧,历妻旬岁月寇贞全孝九重旌表著千秋。”边柱楹联曰“割爱衍宗祊畸行仅见,沐恩标石骨大节常昭。”反面中柱楹联曰“白首了清操芳型足,丹书扬节僻庆增辉。”反面边柱楹联曰“标巾帼之令节,作底柱抢中流。”正面右次间楹联曰“冰清玉絮,桂馥兰馨”。

从可以看出,巩固牌坊将罗宗达生母的个人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为颂其贞节,倡导了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二为歌颂与宗亲和睦,将其家产赠与族人,表现出大爱的情怀;三为歌颂其坚强、珍贵的处世品质。百岁坊以赵理伦百岁坊为例。标志坊如普定下坝寨门坊中柱楹联曰“自普士读农耕老安少怀最爱醇乡称睦里,依然山明水秀花香鸟语更从何处问桃源。”边柱楹联曰“修此门以便交通财丰物阜,入其境而瞻风化家诵户弦。”看出,寨门楹联为颂下坝村寨乡邻和睦,有安平祥和之意,犹如世外桃源之地。

黔中牌坊的字有楷书、行书、行楷、篆书四种,牌坊上的楹联、题、字板上的字多为当时较有声望的书法家与官员书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安顺文庙牌坊上的“德配天地”与“道观古今”八字为楷书,字运用了方圆、提顿等书写技巧,呈现出端正、大方、有力的字面。赵理伦百岁坊额匾上的“题”字“昇平人瑞”与“七叶衍祥”八字为行楷,字迹流畅圆润、浑厚有力的同时,不失大气。

牌坊上的中柱、边柱南北面楹联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吴振棫拜题,南面为“试问寿如何绛县名贤输甘八,预知春几许皇家盛典中期颐。”北面为“琴鹤首家风三万六千余日月,岗陵开国瑞一堂五世拜经纶。”字与字间距离分布得当有序,笔锋有力,字样流畅大气,浑然天成,有凛然正气之感。

明间内侧楹联为江苏两淮盐运使、翰林院编修但明伦拜题。次间内侧楹联为江南苏淞太仓兵备道翰林院编修王玥拜撰。从字书写的呈现与书写人物两方面来说都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鉴赏价值。行书的运用主要为复建牌坊的楹联书写上,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据笔者查阅地方志文献看,有的牌坊上题写人不详,但有的为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及官员。如为赵理伦百岁坊题的为清代贵州著名书法家及官员吴振棫、但明伦、王玥三人。道光《贵阳府志》载“吴振棫,浙江钱塘人,进士,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四月二十四日任贵阳府按察使。”

可见,赵理伦上的楹联正是在道光二十三年吴振棫刚任贵阳府按察使时所题。吴振棫在书法不仅在贵州较为出名,在钱塘亦享有盛名。王玥为道光时期贵州名人,道光《贵阳府志》载“王玥,字梦湘,贵阳人,嘉庆戊寅举人,考取国子监学正。道光丙戌进士,迁庶吉编修,改御史迁给事中,出为苏松太道。”王玥不仅书法厉害,且仕归后在贵山书院讲学,为士绅传授知识。但明伦,字天叙,又一字云湖,广顺人,嘉庆己卯科进士,曾任江苏两淮盐运使、翰林院编修等。据道光《贵阳府志》载“官江西知府。”

可见,但明伦亦曾任江西知府。但明伦才能卓著,曾参与撰修方志,如著有《广顺州志》八篇,《贻谋随笔》二卷等。可见,牌坊上所题的楹联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是研究清代贵州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学习、品鉴书法的重要题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