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俊岐活一天就应该创造一天

2023/5/17 来源:不详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map/

为迎接祖国70华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面展示建国70年来山西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根据中宣部组织开展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要求,和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委网信办宣传计划,由山西省委网信办指导,黄河新闻网将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寻找共和国同龄人主题宣传报道活动。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寻找70位共和国的同龄人。通过讲述他们70年来个人经历、难忘记忆等内容,来反映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书写人生之美、抒发家国情怀。

回忆70年走过的路,芦俊岐老人忆苦思甜,感慨万千。杨天佑摄

黄河新闻网临汾讯(记者孔志华张李鹏)生在新中国,长在国旗下。壮丽70载,芦俊岐与祖国同行,共奋进。

芦俊岐,年出生于乡宁县昌宁镇驮腰坡村,自幼家境贫寒,仅上过四年学便开始务农生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在芦俊岐的回忆中,都是与饥饿相关,他说,人民公社化时期是艰苦的,虽然大家共吃食堂,但大多时候都是没有吃饱过,如今的生活,是当时想都不敢想的。

因为读书少,芦俊岐认的字不多,但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一个字、一个字开始自学,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18岁,芦俊岐开始担任生产队会计、负责出纳、做过民兵排长等职务,后又任大队副支书,同兼万亩林场场长,年,担任知青一年后,又回到人民公社工作,在林业园负责搞林业,直到退休……

记者首见芦俊岐时,他正和老伴在屋后的苹果园里给果树套袋,动作娴熟,不失灵活。70来岁的他背不弯,眼不花,只是岁月的痕迹爬上了额头,但精神依然矍铄。“今年预计能套两万五左右的袋子”芦俊岐老人边说着,边将记者迎进门。

芦俊岐与老伴在屋后果园进行套袋,将近40年的果树已成规模。

门口,一面蓝色镜子上写着“奖给芦俊岐同志‘先进工作者’的字样,看的出来,这样的表彰品颇有年代感了。“这是乡宁县林业局给颁发的,具体八几年记不太清了”老人一边笑着说,一边将洗净的樱桃放到炕前的方桌上。

“那时候政策好啊,不然社会不会发展这么快”,提到80年代的事情,芦俊岐的话题明显多了起来。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城乡角落,“大包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年,在人民公社工作期间,芦俊岐前往太原进行有关林业技术方面培训。

“也就是在太原培训的那几天让我动了回去栽果树的念头”,回来后就千方百计整土地,摘果苗。“那时候还在公社上班,生产队不同意搞,我当时就是想着要发展经济效益,是抱着“宁愿吃亏也要搞”的决心与态度”。

于是,年的某一天,芦俊岐从运城绛县调回一批果苗栽进了自家的五亩地,自此,这块园子便成为了驮腰坡村乃至乡宁黄土高原上的第一块苹果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颇有名气的苹果连片生产区。

当时,每斤苹果的最高价钱卖到了1.45元,5亩果园收入达到一万八、九。芦俊岐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万元户”,成为乡宁县里名副其实的“领跑者”。

动作娴熟,不失灵活,芦俊岐告诉记者,今年预计能套近2.5万个袋子,现在一亩地可收入一万元。

一人富,不叫富。芦俊岐没有忘记自己年2月14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时立下的誓言。他常说“做一个正直的共产党员,你必须要起到带头作用”。他积极为村民传授苹果管理技术,亲自示范,培育果树。全县多个乡镇都留下他奋斗的足迹。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苹果已经成为乡宁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柱。舍得投资、精细管理、追求品质,开着小车跑业务、靠着机械管果园已成为当地果农的“标配”。

年,芦俊岐盖起了5孔砖窑,日子也一天天富裕。退休后,芦俊岐又增添了5亩葡萄园。

如今,辛勤劳作一辈子的芦俊岐依然停不下手里的农活儿,这不,又在地里率先引进了90株樱桃树,成为该村唯一一家种植樱桃的。用他的话说,活一天就应该创造一天。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回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走过的路,比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诸方面的变化,芦俊岐感慨地说,“过去是不敢想象的,个人现在很幸福,祖国也会越来越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8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