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农民一份耕种指南
2023/6/14 来源:不详白癜风治疗的较有效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910787.html
蔬菜是最常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我省各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广大农民紧跟市场需求,调整蔬菜种植种类,坚持绿色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图为长子县石哲镇西汉村地丰农业合作社的社员正在温室里采摘西葫芦。本报记者李全宏摄
“梨树刮树皮,来年多结梨。”梨树和其他经济树种一样需要科学管护,才能提高品质和产量。图为武乡县小店村的村民在为老树刮树皮。王晓方摄
阅读提示
经济作物是相对于粮食作物而言,具有地域性强、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主要包括棉花、油料、蔬菜、果品、药材等,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我省地理气候多样,从南到北人工栽培的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掌握先进技术,提高作物产量,事关群众可持续增收,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记者连线基层农民,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对7种经济作物的栽种技术进行一一指导,给广大农民奉上一份增收指南。
甘薯:品种选对技术跟上
甘薯在我省被称为红薯,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粮食安全的底线作物。我省种植面积有90万亩左右,分布在忻州以南地区,以运城、临汾最多。
在洪洞县有一家甘薯专业合作社很有名,十里八乡的群众跟着种甘薯发了家、致了富,这家合作社就是赵城农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王云红对记者说:“种地也是技术活,仅有热情也不行。”当初他凭借着一腔热血和献身农业的情怀投身甘薯种植加工产业,由于甘薯品种选择不对路,病害发生严重,第一年就栽了个跟头。
第二年,王云红从品种和技术入手,请来省农科院的技术人员,从种到收由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辅导”,立刻“扭亏为盈”,尝到了甘薯丰产增效的甜头。
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建成了年产万株甘薯育苗基地,示范基地全部采用垄膜轻简化栽培技术,辐射周边县市1万余亩,带动周边乡镇余贫困户通过甘薯种植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形成统一供苗、标准管理、产后收购等一套完整体系,既保证种植户收益,也为加工企业提供充足原料,合作社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运城综合试验站站长:武宗信
我省发展甘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耕地富钾,土壤保水保肥,雨热同期,与甘薯膨大期吻合。薯农怎样才能种植出好吃又好卖的甘薯呢?首先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甘薯专用型品种。当前甘薯消费方式市场多元化,除淀粉加工外,鲜食、全粉、烤薯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中占比逐年增加。目前,鲜食品种主要有晋甘薯9号、秦薯5号,全粉加工有济薯25、商薯19,烤薯有烟薯25,棉花所新选的运薯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次选择脱毒种苗甘薯栽种必须注意的首要问题。好苗结好薯,差苗一场空。甘薯脱毒种苗能增产30%左右,且薯块整齐,薯皮光滑,颜色鲜艳,商品率高。
最后要采用甘薯垄膜全程轻简化栽培模式,实施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生产绿色、高商品率的甘薯,达到节本增效的目标。
黑玉米:隔离种植及时采收
在鲜食玉米中,有一种外观乌黑发亮的黑玉米,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网红玉米。省农科院先后选育出了晋糯8号、晋糯10号、黑甜糯、黑甜糯等一系列黑玉米品种,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均能种植,以忻州、太原、晋中居多,黑玉米的栽培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
忻州市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非常适合黑玉米种植,是国内最早引进并种植黑玉米的地区之一,在鲜食玉米繁育、种植、加工等方面都走在了我省的前列。
在忻州采访时,三位黑玉米生产加工企业的老板都肯定了黑玉米给他们带来的收益,但也道出了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忻州玉米兄弟公司的张世元、忻州米小西有限公司负责人安治国、忻州乌粒金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磊都认为,起初农户尝试种植黑玉米,种植面积小,因黑玉米深受消费者青睐,一度供不应求,之后盲目扩大种植面积,采摘期玉米大量囤积,造成严重滞销,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另外在黑玉米新品种普及过程中,普遍缺乏新技术的有效跟进指导,造成质量参差不齐,扰乱了市场。
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邵林生
有的农户认为,黑玉米早播就可以早上市,就能多赚钱,但是过早播种,地温较低影响发芽率,会出现玉米缺苗断垄的情况。因此,播种应铺膜适当早播,并精细整地。要进行隔离种植,在种植黑玉米的田块周围米范围内应确保无其他玉米种植或在播种黑玉米前后25天不播种其他玉米品种,防止“串粉”;要在粒顶开始变色的采青期及时采收,保证鲜食性。在加工方面,要采用先进技术,做到既能保持玉米原有风味又能延长保质期。
远志:控制规模科学施肥
远志是我省著名道地药材之一,是国家21种三级保护药材品种。新绛县阳王镇是远志野生驯化为家种的发源地。远志产区主要集中在我省南部的运城、临汾等地。我省产量最大,质量最好,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抽筒加工量占全国的85%左右,全国栽植种源的90%以上由我省提供。
初春,河东大地处处是春耕备耕的场景。在新绛县阳王镇北池村记者见到了远志种植户梁安民,开口便问:“您种植远志多久了,在这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困惑吗?”
梁安民接话道:“我种植中药材快30年了,远志种了有15亩。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发现自留种种植的远志干尖、立枯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第二个问题就是肥料投入一年比一年多,但是产量不见增加。当时,我都快发愁死了。”
“那后来,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记者刨根问底。梁安民回答道:“眼看问题越来越重,就辗转联系专家,引进了省农科院选育的优良品种,果真抗病效果好。在抽筒的时候,明显发现优种的木芯细,远志筒肉厚,进行产量对比后,发现直径3mm以上的筒比老品种增加30%左右,每亩增收起码元以上。”紧接着,梁安民又请来专家测土化验,采取配方施肥。现在肥料投入比以往减了一半以上,产量反而提高了。
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浑源综合试验站站长:田洪岭
我们中药材团队常年往返于远志产区,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针对目前远志种植户存在的误区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种植规模不是越大越好,除草是远志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经验农民夫妻2人经营10亩-15亩最佳。二是播期播量不是一定的,要因地制宜。种子要选优良品种,坡地要适当减少播量,控制在3公斤左右;要根据气候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三是合理施肥,要结合深耕一定要施足底肥;返青期、盛花期按照氮磷钾1∶1∶1.2的科学配比进行追肥。四是远志生长收获时间与品种有关,一定要按照远志生长特性,在最佳采收期收获,大田一般4年左右收获。
棉花:合理密植适时催熟
棉花不是花,衣靠它当家。在运城、临汾、晋中等地都可种植。现在,棉花品种和栽培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抗棉铃虫品种可以减少治虫成本60%以上,加上地膜覆盖高密度种植,有效地提高了棉花产量。
吕国玺是万荣县的一个种棉大户,每年都要种多亩棉花,他种的棉花总比周边农户的产量高一些,棉花也给他带来可观的收入。几年前,由于国际棉花价格涨跌互现,比起其他经济作物收益偏低,他曾打过退堂鼓。
吕国玺的承包地地处黄河滩涂地,土质偏盐碱,种别的作物产量都很低,栽种棉花是最好的选择。后来,他也尝试着种了50亩西瓜、土豆等作物,但收益平平。吕国玺微笑着对记者说:“保留的亩棉花,虽然收益不高,但产量相对稳定,年底一算账,其他作物有赔有挣,只有棉花每亩地纯收入多元,保证了我家的生活。”
省农科院研究员、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运城综合试验站站长:杨苏龙
目前,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我省南部黄河滩涂地,种棉花呈现大户连片种植的特点。因此,棉花种植已经不能按照过去一家种三五亩的方法去管理,要靠规模化、集约化、轻简化的方式去种植。首先,选用好品种,要选择熟期集中的中早熟品种,对品种的产量不需过高要求,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