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用兵果敢灵动,2万破10万,剪除天下

2022/10/7 来源:不详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6169066.html

有人援引林彪曾说“粟裕净打神仙仗”,说这是林彪对粟裕大将指挥能力的夸赞。粟裕将军的军事水平自然是很高的,苏中七战七捷的具体情况,我们今天不做讨论,就在粟裕坚持依托根据地在苏中纵横的时候,千里之外的陈赓却实实在在地打了几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神仙仗”!

陈赓将军

阎锡山的献礼和上党战役

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部队正在前线与日伪军展开最后的决战之际,阎锡山眼见日本鬼子大势已去,急于夺取省内战略要地,肃清山西省内的八路军势力,妄图继续当他的“山西王”。8月中旬,阎锡山派出3个师的兵力,由他的心腹爱将史泽波率领,8月19日突然袭击了长治县城,并占领了周边的潞城、屯留、壶关等5处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消息传到南京,正中蒋介石下怀,此时,日本已宣布投降,蒋介石的部队主要集中在大西南,所以,他一面公开通电力邀毛泽东和各界人士到重庆商谈和平民主建国,一面在美国协助下积极调兵到全国各地,去抢地牌儿。阎锡山攻占上党(长治古称上党郡,历来是兵家要地)地区,恰恰增加了他和毛泽东谈判的筹码,相当于,给他献上了大礼!

然而,接下来的局势发展,却让蒋介石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毛主席在延安早就识破了蒋介石、阎锡山的叵测居心,在决定毛主席去重庆谈判的同时,也下定决心在山西好好教训一下阎锡山等蠢蠢欲动的反动势力,这样才能争取在重庆谈判的主动。任务交给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决定集中太行、太岳、冀南三个军区主力部队和一部分地方武装,共3万余人在上党地区,打疼敢于火中取栗的阎锡山,史称“上党战役”。

接到任务后,陈赓收拢太岳军区部队组建了太岳纵队,主要负责攻打长子,太行纵队负责攻打屯留,冀南纵队攻占潞城、壶关。期间,陈赓率领太岳纵队,根据敌情变化屡出奇兵,临机专断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得到刘邓首长的认可。

抗战时期的陈赓将军

10月12日,上党战役结束(毛泽东主席11日回到延安,留周恩来就细节进行谈判),不仅史泽波的第19军1.7万人被全歼,史泽波被陈赓活捉,晋绥军前来增援的23和83军也顺带被全歼。此战共歼敌13个师,3.8万人,阎锡山精锐损失太半,蒋介石的军队也不得不退却以避锋芒。阎锡山给蒋介石的献礼,给刘邓大军,给陈赓将军等打了牙祭。

此时,蒋介石的狂热被打回现实,老老实实谈判,同时,心中却也窃喜。蒋介石认为,阎锡山的溃败主要是,晋绥军装备差、训练不足,而此时他的中央军在美军的武装下,都是装备精良、兵强马壮,战斗力自然非晋绥军可比。如今,阎锡山被刘邓大军打残,正好给了中央军进驻山西的借口,这样,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阎锡山拉下马,此后国民党内部他又少了一个劲敌。

想到这里,蒋介石觉得是我军和阎锡山配合给他送了一份大礼!紧皱的眉头不由得变成了灿烂的笑容。

这里顺便交代一下史泽波,史泽波是河北献县人士世代行医,年轻时投笔从戎考入保定军校,和李宗仁、白崇禧、蒋介石等人是校友。史泽波参加过北伐,后加入晋绥军得到阎锡山赏识,是阎锡山十三太保之一,刘志丹烈士就是死在史泽波的部队进攻之下。但是,由于史泽波抗日战争中表现可圈可点,不仅指挥有方而且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屡建战功,成就几多佳话。所以,陈赓俘虏史泽波后,解放军并没有为难史泽波,留他在延安待了两年。后来,史泽波提出回老家,徐向前元帅还给他发了路费,结果,他又回到了阎锡山手下,但阎锡山已经不再信任他。阎锡山组建了雪耻军官团,让他带领,史泽波看透了阎锡山用意,部队斗志全无,在解放太原战役中军官团很快崩解,史泽波潜伏城中迎接解放军入城。新中国成立后,史泽波放弃政府的各种优待和照顾,回乡从医悬壶济世,还发明了一种能耐度高温的润滑油,获得专利。年,史泽波87岁高龄在老家去世。

一石三鸟

不得不说蒋介石的脑回路还是很清奇的,为了落实自己的计划,他想出了一个一石三鸟的策略。

我们知道山西自古富庶,想当年晋文公曾经依托三晋大地称霸天下,必然是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的。但山西地处太行山脉,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太原为中心的晋中平原上。太原是阎锡山势力的核心地带,同蒲铁路贯穿晋中平原,太原以南为南同蒲路、太原以北为北同蒲路。

同浦路贯穿山西

蒋介石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同蒲铁路上,夺下南同蒲路就可以长驱直入挺进山西,此其一;南同蒲路沿线临汾、侯马、运城等地,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物阜民丰一直是阎锡山的主要补给地,得此地便可钳住阎锡山的咽喉,不怕他不听话,此其二;以此地区为根据地南联国统区北接阎锡山的晋绥军,一下子联通了中原腹地和山西,向东可以威胁晋冀鲁豫的解放军,可攻可守非常舒服,此其三。

为了用小的代价实现这一战略意图,蒋介石认为还有两件事情要做,一是必须找一个可靠的人统兵,二是要寻找合适的机会。

关于统兵的将领,蒋介石首先想到的就是胡宗南,胡宗南完美地切合了蒋介石心腹爱将的三个条件:自己同乡、出身黄埔、听自己的话,所以,一直很受蒋介石的宠信。年5月任少将副师长,是黄埔系第一名将军,年成为蒋介石十三太保之首,被称为黄埔系太子,此后胡宗南一路扶摇直上,年1月,成为第一战区代理司令长官,手握45万重兵,俨然独霸一方的诸侯。

蒋介石和胡宗南

年,刘邓晋冀鲁豫野战军东进,山西变得空虚,蒋介石认为是天赐良机来了。6月,蒋介石命令阎锡山、胡宗南南北夹击一举荡平晋南共产党武装。

力量悬殊的歼灭战——“闻夏战役”

此时,刘邓大军主力已经东进,到河北、山东等一带活动,晋南的解放军部队就只剩下陈赓的四纵,四纵的前身是太岳纵队,年10月改编而成,下辖三个旅,约2万人。

胡宗南的部队是蒋介石的嫡系,全面的美式装备,刚刚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战斗力非常强。胡宗南派出了6个旅,让他们和晋绥军胡靖国部,南北合击位于翼城、侯马、曲沃、绛县一带的陈赓率领的第4纵队主力。

有人总结这场战役的时候说胡宗南轻敌,实际上胡宗南作为战区司令长官,虽然没有太在意陈赓太岳纵队,但是也不算轻敌,派出六个旅,是陈赓部队的两倍还多,再加上晋绥军,力量对比更加悬殊,再就是武器装备也是天壤之别。胡宗南制定的作战方案是步步为营、齐头并进、交替掩护、稳扎稳打、逐步压缩、南北夹击,可以说正常展开来打,4纵是没有任何机会赢的。

胡宗南都没有到前线去,是因为他觉得已经胜券在握,如果亲临前线显得自己太重视,即便赢了也胜之不武。客观来讲,站在纯军事的角度,胡宗南的战法部署和兵力调动,还是可以的,如果贯彻始终,陈赓将军很难有机可乘。

小雁塔,胡宗南司令部所在地

中央军委、刘邓首长和陈赓将军,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态势。由于兵力悬殊,装备差别也非常大,决定以运动战应对胡宗南和晋绥军的进剿,并寻机歼敌一个旅,以彻底瓦解敌人的攻势。陈赓将军很擅长情报工作,面对这种非对称战争,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占据战争的主动,陈赓将军在晋南建立了完备的情报网络和侦察系统,对于胡宗南和晋绥军的行动是了如指掌。

胡宗南的军队一出动,陈赓就知道了他们的具体行止,陈赓命令部队,避其锋芒,除派出小股部队的袭扰之外,主力部队避开了与胡宗南部队的正面交锋。胡宗南的部队仰仗着装备先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一个个没把陈赓放在眼里,战役一开始,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更是让他们洋洋得意,忘乎所以,渐渐放松了警惕。由于国民党军队本来就谁也不服谁,都想抢着立功表现,他们抛开了胡宗南齐头并进交替掩护、梯次推进的策略,开始各自为战起来。7月12日,除了驻守运城的一个旅之外,旅前出占领闻喜县,31旅、78旅、47旅、53旅跟在后面,在多公里的战线上纵向排开,侧翼门户洞开。

这一局面甫一形成,陈赓立即捕捉住战机,决定迅速穿插,合围吃掉整编31旅。陈赓将军安排周希汉旅长指挥6个团的兵力,围歼进驻到在堰掌镇、胡张镇的敌第31旅;安排3个团的兵力,分别挺进侯马、曲沃等地区,监视并准备阻击在临汾、新绛、曲沃等地的敌军;安排太岳军区第24旅和第1、第2、第5军分区部队分别穿插到临汾以北和运城附近地区,大张旗鼓地活动、袭扰,制造我军主力意图北上的假象,迷惑、牵制阎锡山和蒋介石各部兵力,并做好了阻击准备以防万一。

7月13日晚,周希汉旅长率部对敌31旅发起猛攻。多日没遇到像样抵抗的敌31旅,毫无征兆地突然遭遇猛烈攻击,31旅士兵惊慌失措,旅长刘钊铭让人向附近的友邻部队发报求援,然而发出的消息却无人回应!原来,由于自进军以来连续多日没有大的战事,胡宗南的部队都疲沓了,他们认为解放军部队不敢主动出击,只要逐步压缩,逼迫其正面一战,便可大功告成。部队松懈到,一到晚上收发消息的兵都睡觉去了,所以,刘钊铭的求援信息被耽误了。其实,胡张镇距离闻喜和夏县都只有几十里地,战役对解放军而言非常凶险,陈赓部队必须速战速决。

闻夏战役态势图

双方激战3小时,敌31旅旅部和91团除旅长、团长等少数人逃脱外,被全歼。14日清晨,周希汉指挥部队向31旅92团发起攻击。这时候,敌旅等才得到31旅的求救消息,由于战况不明,旅派了一个团前来救援,被陈赓安排的打援部队迅速干掉两个营,仓皇逃回。15日,92团被全歼,78旅派的援军也赶到了,但为时已晚,面对士气正盛的陈赓主力,赶紧回撤。两天时间不到,陈赓部队全歼胡宗南第31旅,及旅和78旅各一部,共多人,史称“闻夏战役”。

战后,78旅和旅缩回了闻喜县,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可笑的是,在陈赓将军疑兵袭扰之下,对战况不甚了解的阎锡山,意图把晋南让出来给胡宗南折腾,自己的部队则紧急北调,收缩兵力防止老巢被端。陈赓将军综合情报信息,分析敌情之后,帅主力迅速绕过临汾,一路北上追着晋绥军打,拿下了洪洞、赵城、霍县、灵石、汾西5县县城。至此,同蒲铁路被彻底切断,陈赓将军率部歼灭晋绥军和地方安保部队1.2万人,阎锡山吓破了胆,蒋介石“一石三鸟”的美梦也彻底破灭。

值得一提的是,此战中,解放军活捉了胡宗南部队报务人员,并缴获敌美制V-型全套报话机。挡不住陈赓的政治攻势,敌电台台长交代了发报密码,还有胡宗南各部队的番号、指挥官等信息,陈赓将军命令封锁了这一消息。从此解放军情报更加清晰、准确。

歼灭天下第一旅

陈赓率领4纵在晋南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战斗,不仅打醒了中央军,也打疼了阎锡山和胡宗南。和胡宗南部队不同的是,阎锡山在抗战时期对八路军的作战风格、战斗力、群众动员能力有深刻的印象,年秋天刚刚被刘邓率领太岳、太行、晋南三个军区歼灭了他的精锐几万人,再加上陈赓这一仗,阎锡山已经没脾气了,指导思想是收缩兵力固守老巢。对他来讲,保持军队实力才能生存,否则就会步何健、王家烈、龙云等人的后尘,被蒋介石“阉割”。至于,晋南他当然想守,但是,胡宗南的中央军和陈赓的解放军,哪个都不好惹,老奸巨猾的阎锡山打起了让两虎相斗,自己坐收渔利的如意算盘。

收到战报的胡宗南好像屁股着了火,本来稳操胜券的战役,自己损失了一个多旅的兵力,陈赓三个旅的主力部队不仅毫发无损,还彻底切断了同浦路、扩大了解放区,这让他不仅无法向蒋介石交代,也受不了社会舆论的口诛笔伐。胡宗南急忙乘专机飞临运城,想尽快挽回战局,也找回面子,否则自己将前程尽毁。

胡宗南这次真是急了,直接向阎锡山摊牌:接下来的战役我统一来指挥!阎锡山也没啥意见,你指挥就你指挥,老子的部队听不听你的,那得到时候再说。同时,胡宗南带来了中央军王牌部队——整编第一旅,这是胡宗南起家的军队,号称天下第一旅。其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蒋介石部队嫡系中的嫡系,蒋经国曾在这里任团长,也常被称为蒋介石的“御林军”。虽然缩编为旅,时任旅长黄正诚仍是中将军衔,所属兵力余人,全美式装备,火力配置秒杀一般的整编师。

蒋介石检阅第一旅

年8月底,胡宗南重整旗鼓,集结了10万重兵共9个旅,其中包括整编第一旅,部队由第一军军长董钊统一指挥,气势汹汹地向北杀来。主要策略还是齐头并进、梯次掩护,逐步挤压陈赓部队生存空间,逼其决战,并一举歼灭四纵主力。

在战前的动员会议上,为了提醒大家警觉,不再犯上次类似的错误,胡宗南特意提醒大家,陈赓是他和董钊的同学,根据他们的了解,陈赓用兵一向不按常理出牌,大家务必小心。没想到,胡宗南的好意提醒,却刺激了第一旅旅长黄正诚的神经,黄正诚觉得陈赓和胡宗南黄埔毕业不过尔尔,跟他德国军校留洋的不可同日日语,胡宗南不过想借陈赓来抬高自己。黄正诚屡次在胡宗南和董钊面前请战,放话要活捉陈赓!

陈赓早就收到了胡宗南再次重兵来犯的消息,陈赓的三个旅加上地方部队也就2.2万人。此次双方兵力更加悬殊,为了避其锋芒,陈赓命令主力部队隐蔽到便于机动的位置。只安排太岳军区各地方武装,采取灵活战术,沿途袭扰、迷惑敌军,迟滞其北上速度,以图寻找战机给敌人以痛击。

胡宗南和陈赓都明白,眼下的战局已经到了非常微妙的阶段,一场硬仗一触即发,只是谁也拿不准引爆点在哪里。胡宗南认为陈赓企图躲避拖延决战的到来,寻机逃脱,命令董钊进驻临汾,层层推进逼出陈赓决战。陈赓将军则在和手下将领开会,讨论按照中央军委指示寻机歼灭敌军一个旅,打破其进攻计划,应该先拿谁开刀。此时,大家意见出现分歧,纵队部分领导认为应该寻机歼灭一般的部队,并迅速转移主力。而则陈赓提出要打就打“天下第一旅”,否则胡宗南觉不到疼,只有吃掉敌最厉害的部队,才能起到震慑军心和瓦解斗志,跳出包围圈粉碎胡宗南进攻的目的。一番解释之下,陈赓的提议得到周希汉旅长和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等关键人物的支持,最终陈赓拍板:

“要打就打王牌!就打整编第1旅!”

胡宗南

于是,四纵的战略目标瞄准了所谓“天下第一旅”,要想歼灭他,首先要想办法把第一旅钓出来。我们知道,解放军在之前的“闻夏战役”中缴获了敌发报机,经过对情报信息的梳理,陈赓将军很快找到了有价值的信息:此时,敌第一旅、旅等三个旅随董钊进驻临汾,下一个目标是浮山县。陈赓当即安排13旅的一个团迫近浮山县南,在地方部队配合下做诱饵,纵队主力三个旅则分别机动到临汾到浮山的临浮公路两侧附近,隐蔽待机。董钊安排的两个旅兵分两路北上,9月21日逼近浮山,在贺家庄、响水河一带,遇到陈赓安排的一个团在地方部队配合下不顾伤亡地顽强抵抗,连番击溃敌两个旅的进攻,多日未遇到正经抵抗的国民党军队,将消息报告给董钊,董钊“敏锐”地感觉到解放军主力已经躲不住了,就在浮山一带!他当即和胡宗南商定,派第一旅分梯次缓慢推进,在旅等进攻浮山的军队咬住陈赓主力,双方陷入胶着状态,战局明朗的时候,第一旅突然出现在陈赓部队面前,一举歼灭陈赓纵队,同时也确保天下第一旅的安全。他们深知,第一旅的牌子是不能倒的。

然而,第一旅的黄正诚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担心歼灭陈赓主力的功劳被旅等抢了去,并没有缓慢推进,而是安排先被派出的第2团全速前进。

9月22日,陈赓在临汾的情报网传来消息,中计的董钊派出的第一旅一个团从临汾出发了,具体位置不明。临汾距离浮山有公里,此时,已经来不及派人核实消息和确定敌军的具体位置,陈赓冒着敌情不明的巨大风险当机立断:1、命令主力部队三个旅同时穿插到临浮公路,分割搜寻敌第一旅的一个团;2、阻击敌两个旅的那个团和地方武装撤退,放敌人进城,然后佯装解放军主力攻城,牵制这两个旅不敢随意出城。

一天的时间,陈赓守着电话,嘴上急出了水泡,等来的却是10、13旅先后传来的未发现敌军的消息,直到傍晚焦急万分的陈赓收到11旅传来消息,在官雀村发现敌军,并已经秘密完成包围!陈赓随即命令第10、13旅分别在官雀村两侧构筑阵地阻敌增援,下达死命令:不准放过一个援兵!同时安排纵队参谋长刘忠带着自己的意见,赶赴官雀村和11旅组成前线指挥部,协同指挥作战,随时向自己报告战况,以随机应变临机指挥。

胡宗南和黄正诚

23日零时,解放军11旅向被围在官雀村的第1旅第2团发动攻击,枪声一响,敌团长王亚武就给黄正诚发报:

已抵达官雀村,发现小股共军袭扰,我团守备坚固,并无大碍。

接战后,王亚武才发现,解放军攻势甚猛,绝不是小股部队。于是,赶忙上报黄正诚,几个小时后,天光放亮,王亚武发现部队已经减员超过1/3!接到王亚武遇袭的消息,董钊也感觉不妙,真正的主战场或许不在浮山而在官雀!一方面训斥黄正诚不听招呼私自冒进,一方面派黄正诚带领第一旅的直属部队和第1团从临汾出动前往官雀,并严令浮山的两个旅回援官雀,对官雀解放军形成反包围之势,意图全歼陈赓纵队。国民党两路援军疯狂进攻第10旅和13旅的阻击阵地,甚至动用了飞机狂轰滥炸,激战十几个小时,解放军10旅、13旅一步也没有后退。天到下午,黄正诚感觉士气受挫,营救第2团无望,于是决定暂时退守护陈念村,整顿部队保存实力,休息一下观察动向再做决定。

下午五点半,一件让黄正诚怎么也想不明白的事情发生了:被他攻击的对象,激战十几个小时的解放军第10旅居然不经休整的情况下有能力对他打起了反冲锋,主动向他的阵地发动攻击!原来,10旅旅长周希汉收到陈赓转达的中央军委接到战报后对4纵下达的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全歼第一旅!

陈赓给周希汉的任务是,坚决咬住第一旅!周希汉分析认为,黄正诚的部队都是七八年的老兵,不敢说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但战斗力绝对是强悍的,再加上他们装备先进火力强大,一旦黄正诚休整一下,恢复战力,再也难以制住了。于是,周希汉毅然带领同样需要休整的10旅战士向黄正诚部队突然发动猛攻,正应了刘伯承元帅那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关键时刻就看谁敢于坚持那一口气!

周希汉将军(左)

仓促之下,正在埋锅做饭的敌第一旅部队还没来得及展开更谈不上部署,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乱成一团溃不成军,战到半夜,昔日威风八面的第一旅部队龟缩到一处大宅院里。周希汉再次接到陈赓电话,11旅已经在官雀结束战斗,敌第一旅第2团除少量散兵趁夜逃脱外被全歼,王亚武在逃跑中被击毙,希望周希汉能坚持到天亮。周希汉明白,此时大局已定,我军局势稍安,开始转入主动。没有后顾之忧的周希汉将军表示,坚持到天亮没问题。

为免夜长梦多,周希汉将军放下电话,就命令29团调来大炮轰击黄正诚部队龟缩的大宅区域,炮声一响,黄正诚怕被炸死,于24日凌晨,缴械投降了。整天叫嚷着要活捉陈赓的天下第一旅旅长黄正诚成了陈赓部队的俘虏。

至此,蒋介石的心头肉、胡宗南的命根子,不可一世“天下第一旅”全军覆没!陈赓将军在兵力、装备严重不成比例的情况下,以少胜多,三战三捷。战报传出,举国震惊,9月26日,《解放日报》高度评价陈赓军事指挥才能。

被俘后的黄正诚嚷着要见陈赓,见到陈赓后后嘟嘟囔囔地说解放军不讲武德,不等他展开部队拉开架子就进攻,要真拉开架子打,自己必定会赢!

黄正诚幼稚的话语惹得陈赓和周希汉将军哈哈大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