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教育局召开学习贯彻运城市第五次党代
2022/10/31 来源:不详9月30日,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明主持召开市教育局学习贯彻运城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党组扩大会议。局班子成员杨立德、张俊耀、吉建强、赵克恭、李增瑞及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立德传达了运城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书记丁小强重要讲话精神。
李明指出,全市教育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切实把党代会精神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名党员干部和每一位教师。要深刻领会市委对今后五年发展大势的科学研判,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特别是深刻领会市委对今后五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奋力开启运城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的目标任务上来,明确方向、聚力攻坚,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立德传达运城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书记丁小强重要讲话精神。
为贯彻落实好运城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委书记丁小强的重要讲话精神,李明结合实际,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工作,真正将会议精神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筹备召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年第一次会议。要审核通过《运城市“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暨区域性教育中心发展规划,为未来五年全市教育工作设计好发展蓝图,做好远景规划。
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的“后半篇文章”。从时间跨度、学习内容、组织形式上看,党史学习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必须坚持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多措并举,深化运用,为民实践,高标准完成“规定动作”,高质量推动“自选动作”,做好党史学习“后半篇文章”。
打造高素质校长和教师队伍。进一步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力打造“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0版本;做好新绛、河津、临猗三个县、市的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专业化校长队伍,推动运城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切实起到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确保全市教育系统风清气正,海晏河清;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培训工作,提升校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
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通过各种举措,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到年实现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87%的目标。
坚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布局优化工作,集中财力办优质教育、提高县域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运城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加快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确保年底如期完成相关改造工程;继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打造运城特色亮点模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抓好公参民学校整改工作,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初中布局,扭转公民办倒挂现象。
持续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筹备召开年高中教育质量分析会,谈经验、找问题、定目标,做好年高考备战工作;继续做好高三九大学科教师备考培训工作;实施好名校建设工程,以尖优生培养为突破口,多渠道发力,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康杰中学打造成全国名校,将运城中学、盐化中学、芮城中学、河津中学、万荣中学、新绛中学、海泉中学等打造成全省名校,将全市80%以上的高中都建设成优质高中。
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实施好“工程”,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到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要加快推动运城师专和幼师高专联合升本,全力以赴为两校联合申建本科师范院校尽好责,服好务,力争“十四五”末成功升本;要全力支持运城学院和运城职业技术大学聚焦山西省十四个战略新兴产业和运城市工业“十大产业集群”中的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重点建设好数智矿山、智能制造、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专业群。
持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要不断提升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提升至97%以上,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要配齐建强特教教师队伍,在教师招聘工作中向特殊教育学校给予适当倾斜;要积极将特殊教育向幼儿园阶段和高中阶段“两头延伸”,重点办好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部,支持闻喜县特教学校、新绛县特教学校启动高中部建设;高中部重点开设职业技能类培训,并积极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让每个残疾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拥有一技之长,为进一步融入社会、自立自强打好基础。
持之以恒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各学校要加强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判,做好应对准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校园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全市大中小学生不出安全事故。
就国庆节假期安排,李明强调,一是所有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务必要严守值班纪律,全面落实值班带班制度,坚决杜绝在岗人员擅离职守,确保能够及时研究解决应急、安全、维稳等相关工作;二是机关全体人员要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就地度假,非必要不离运,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聚集,外出时做好各项防护措施;三是假期要注意安全,要始终把教育安全与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工作、网络阵地管理、人身财产安全、学校依法治理等紧密联系,必须把师生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始终坚持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