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山东028江北水城一书一图一
2023/4/7 来源:不详东昌湖
聊城·一箭书
京杭大运河之畔,聊城古城与东昌湖,相互交映。城中的光岳楼,高壮极目,与运河岸边的古老铁塔,比翼高擎,对话从前。
战国后期,齐国谋臣鲁仲连,在危急关头,一箭射书,救下了聊城数万人的性命。这个高潮迭起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鲁仲连就是聊城市茌平县人,功成身退,婉拒封赏而名扬天下。从晋代始,聊城东门外就建有砖石高台,称“鲁连台”,又称“射书台”。门洞两侧横额,东书:鲁仲连台;西书:旷古高风。后遗迹消失。
李白非常崇拜鲁仲连,把他当作偶像,视作千古知音。李白之所以欣赏鲁仲连,除了他的非凡才能,还有他的品行和人生态度,因为这与李白的人生态度类似而共鸣。李白诗中说:“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也就是说,自己也是有这能耐的,即使做官也不是贪图荣华富贵,无论有否作为,也要像鲁仲连一样,保持自己心灵的自由。这也表达了李白决心直道而行,不贪图虚名的高尚情怀。他一方面赞扬鲁仲连,一方面常以鲁仲连自比,来激励自己。正因为如此,李白才如此崇敬鲁仲连。
李白在《别鲁颂》的诗中说,泰山再高,也比不上鲁仲连的高风亮节;秦军再多,也要败在鲁仲连的三寸之舌。
特别在《古风·齐有倜傥生》中,高度赞扬了鲁仲连的品行,表达了对他的倾慕钦佩之情,并希望自己也做他一样的人。据不完整统计,李白在保留下来的千余首诗作中,写有鲁仲连的诗句大约有十五首之多。
光岳楼魏万千里寻李白
李白最佩服最崇拜的人是鲁仲连,其实在李白身后,也有一个喜欢、崇拜、追随李白的人。巧的是,这人也是聊城人,叫魏万(后更名魏颢,别号王屋山人)。唐肃宗上元初登进士第。
魏万为了见到李白,跟随李白行踪寻找了三千多里路却擦肩而过。后追到广陵(扬州),两人一见如故,亲如兄弟,遂成忘年之交。李白对魏万十分欣赏,见他做事执着,值得信赖相托。夸赞他“爱文好古”,引为同道,并且预言他将来“必著大名于天下”,李白遂将自己平生所写的全部诗文托付给魏万,让他编集。
李白并为他写了一首长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中写了魏万遍游各地,蹑踪李白入浙,游石门不遇,返广陵与李白相见,李白作诗具述其游而相赠。此诗介绍了魏万超凡出世,爱古好游的名士风貌,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留恋与珍惜之情。
但非常可惜的是,后经安史之乱,李白托付给魏万的全部诗文原稿不幸遗失。后来经过千辛万苦的搜寻,又在山西绛县偶然得之,大抵已十丧其九。魏万将搜集到的一些残稿,“沉吟累年”后编订《李翰林集》,并作了一篇序,终不负李白之重托。诗集早佚,但那篇序言《李翰林集序》,依然存于后世。
博平四照楼博平·山水粉图
古博平县(现博平镇,属茌平县),离聊城二十余里。曾经也是车水马龙,繁华悠悠,现仍沧桑犹存,古韵浓浓。
李白当年在济南正式入道,并结识了道中真人安陵道士盖寰和博平道士王志安。后来王志安升任博平县尉。
李白跨黄河,经东阿、聊城,取道博平北游塞垣,寻访燕赵,顺道拜访了王少府。
济南一别数年,两人相见分外兴奋。王少府执意留李白客寓其官邸。在书房,看到了王少府画在墙壁的山水粉图:画中有空旷的天空,翱翔的白鸥,衬托着坐在石凳上的王少府。宁静的松溪,萧索的秋色,将王少府挂冠思归的神态跃然墙上。看完山水粉图,李白坐在桌前,有感而发写下了《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赠送给了好友。
东昌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