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算定的千古名将,难道真的不能改变结果吗

2023/4/7 来源:不详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汉高祖刘邦去世前曾交代吕雉说: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意思是说周勃为人稳重仁厚然而缺少文化素养,但能使刘氏天下得到安定的必然是周勃,可以任用他为太尉。

不能不说刘邦看人很准,后来果然是周勃在平定吕氏集团的叛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且使大权又回归刘家。

然而周勃的这一缺少文化素养的弱项,也成了他致命的硬伤。

周勃和刘邦是老乡,都是沛县人。

年轻时,他是小手工业制作者靠编织养蚕的器具维持生活,还经常在人家办丧事时吹箫奏挽歌赚点零花钱,不过他年轻有力气,后来成为能拉强弓的勇士。

没有一定的体魄是不能成为勇士的。

刘邦刚起兵时,周勃就以侍从官的身份随刘邦一起打天下,他那个时候相当于是刘邦的第一保镖。

后来周勃随着刘邦身份的不断变迁而变,立下了赫赫战功。凭不断累积的战功,周勃被赐绛县(今属山西运城市)八千一百八十户作为食邑,因此被称为绛侯。

高祖分剖符信以示周勃的爵位代代相传。这份荣耀很棒,可执行下去就要看后来帝王的态度了。

周勃为人质朴刚强,老实忠厚,高祖认为他可以嘱托大事。

但是他喜欢简单不喜欢琐碎的礼节,每次召见儒生和游说的人,他面向东坐着,要求他们有话快说。

高祖去世后,周勃以列侯的身份侍奉辅佐惠帝。

后惠帝设太尉官职,让周勃为太尉。

吕雉死后,周勃和和丞相陈平谋划诛灭了吕氏家族,拥立孝文皇帝。

后周勃被任命为右丞相,率领百官,地位达到最高。孝文帝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周勃的长子周胜之。给孝文帝做了亲家,此时的周勃可以说荣显之至。

后,因为处置朝廷政事经验不足,遂辞去丞相之职,把右丞相之位让给陈平。

还是刘邦看人准,周勃做太尉能胜任,做丞相就差把火候了。

太尉是掌管兵权的,而丞相则是掌管国家政务的,显然周勃不是文武全才。

陈平去世后,文帝又让周勃任丞相。

过了一年多,文帝下令让列侯都到自己的封地去,可有的列侯迟迟没有到位。

孝文帝对周勃说:“前些天我下令让列侯都到自己的封地去,有些人还没有走,希望丞相您带个头吧!”

于是免了周勃的丞相之职。

这是孝文帝变相地夺周勃的权啊!

周勃回到封地后很是担惊受怕,怕皇帝突然有一天来传令要了他的命。

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心?作为西汉名将,稳定汉室的定海神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史册没说,但是我们从一个常人的心理来理解,肯定是做了亏心事!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显然周勃害怕鬼叫门。

什么鬼?应该是心中有鬼。

周勃一生征战沙场,杀敌无数,这里面应该杀了太多不该杀的人。

周勃在平定陈豨叛乱中,攻下马邑县(今山西朔州)后屠城。

就是这些当年的杀气,使其到了晚年后没有了底气。

就是这种担心让周勃惶惶不可终日,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视各地到达绛县的时候周勃害怕被杀,时常披挂铠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他才来会见郡守和郡尉。这是什么造型啊?让郡守们情何以堪?

果不其然,后来有人上书告发周勃反叛,这应该不是反叛,充其量算是自卫。

皇帝接到报告,就让下面负责刑狱的廷尉去落实。

廷尉就把这件事交给长安的刑狱官去负责此事,层层传达后,这件事就变了性质。

刑狱官将周勃逮捕进行审问。

把本来没有的事坐实,是谁在冥冥之中操纵?不言而知。

周勃非常恐惧,不知道怎么应付这种事,本来高高在上的侯爷,竟然成为阶下囚,这落差太大了。

狱吏也开始侮辱他,周勃真正体会了一把虎落平川的滋味。

没办法,周勃拿千金贿赂狱吏,狱吏在木简后面给他出主意说:“让公主给你做证。”

公主是自己的儿媳妇啊!这层关系要利用!

周勃把自己受封的赏赐让家人送给薄太后的弟弟薄昭。

薄昭为周勃向薄太后说情,当初要不是周勃,还有你文帝刘恒什么事吗?

太后也认为周勃不会有谋反的事。

文帝朝见太后时,太后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怒道:

“当初绛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北军领兵,他不在那时反叛,如今他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谋反吗?”

文帝向太后谢罪说:“狱吏刚刚查证清楚,要释放他。”

于是派使者放了周勃,恢复了他的爵位和食邑。

周勃出狱以后说:

“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但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呀!”

这句话说的经典,我们人生中的贵人不一定有多么高的地位,能让我们受益的也不一定是那些圣贤之言,不要小瞧任何平凡的职业。

周勃回到了封地,直到汉文帝十一年(公元前年)去世。

周勃去世后他的长子周胜之继承了他的爵位。

周胜之既是长子又是驸马,继承爵位名正言顺,可偏偏这家伙不怎么滴,与公主感情不合,公主虽然是大哥的女人,可你这大哥是公主给的。

又因为犯了杀人罪,被文帝给废黜了封地和爵位。

著名相士许负给周亚夫看相说:你三年后会被封侯……九年后将会被饿死

在文帝时期,有两个被许负看过相后说将来要饿死的人,一个是当时的“世界首富”邓通,另一个就是周亚夫。

当时周亚夫还是河内郡守的时候,著名相士许负给他看相后说:

“您三年后会被封侯,封侯八年后将担任将军和丞相,掌握国家大权,位高权重,在大臣中没有第二个能和你相比。在这之后九年,您将会被饿死。”

周亚夫笑了笑说:“我的哥哥已经继承父亲的侯爵了,就算他死了,也应该是他的儿子接替,我周亚夫怎么谈得上封侯呢?

既然我已经像是你说的那样富贵,又为何又会饿死能?请你指点。”

许负指着周亚夫的嘴说:

“您脸上有纵纹入口,这是饿死的面相。”

难道人的命数真的是早就注定的吗?

文帝废除了周家爵位后一年后(离许负看相过去了三年),才从绛侯的儿子中选拔贤能的人继承爵位大家都推举周亚夫,于是周亚夫被封为条侯,接续绛侯周勃的爵位。

真让许负给算准了。

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年),匈奴大举入侵骚扰边境。

汉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灞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备匈奴。

皇帝亲自去慰问部队。

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皇帝的卫队长驱直入,从将军到士兵都骑马迎送。

后来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却进不去了。军中官兵都披铠甲持兵刃严阵以待。

前导说:“天子就要到了!”

军门都尉说:“我们将军有令‘在军中只能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不久,皇帝到了,也不能进入。

不管你是谁,不给你惯毛病。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

于是皇帝派使者手持符节通报,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军营大门。

程序还是要走的,万一是敌人使诈呢!

皇帝卫队进入军营。守门的卫官对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有规定,军营内不准驱马奔驰。”

于是皇帝就拉紧缰绳慢慢行进。

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武器行礼说:“身穿盔甲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

文帝被感动了,马上变得面容庄重,靠在车的横木上向官兵致意。

这种军姿飒爽的仪式感深深震撼了皇帝。文帝感叹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之前在灞上和棘门看到的,简直是儿戏,他们的将军这样就有可能受到袭击被俘虏。至于亚夫,怎么可能有人去侵犯他呢!”

过了一个多月,警报解除,三支军队都被撤除了。

因为周亚夫的优秀表现,文帝授予周亚夫中尉的官职。

虎父无犬子啊!

历史惊人地相似,又出现了相同的一幕,文帝临终前,告诫太子说:“如果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担当领兵重任的人物。”

一如当年高祖刘邦所说“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景帝继位后,授予周亚夫车骑将军的称号。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年),发生“七国之乱”。

周亚夫由中尉升为太尉,领兵平叛,向东攻打吴、楚叛军。

周亚夫向景帝请示说:“楚兵勇猛轻捷,与他们交战很难取胜。我想先放弃梁国,让他们进攻,我领兵绕道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制服他们。”

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作战方案。

周亚夫汇集人马于荥阳时,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形势十分危急,梁国请求支援。

周亚夫不为所动,坚持执行作战方案,绕过梁国向东北到达昌邑(今山东巨野),守在深沟高垒中等待时机。

梁国每天都派使者向周亚夫求救,他哪里知道,梁国只是周亚夫计划中的一个诱饵而已,周亚夫指望着你消耗敌人的实力呢。

梁国快坚持不住了,向景帝报告。

景帝派使者命令太尉去救援。

周亚夫也不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周亚夫一直都是这种做派。

看着火候差不多了,周亚夫派弓高侯等率轻骑兵袭击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

因为彻底贯彻作战计划,周亚夫大败叛军,又乘胜追击俘虏了全部叛军,使他们投降。

周亚夫又悬赏千金买吴王刘濞的人头。

过了一个多月,就有越人斩了吴王的人头前来领赏。

因为周亚夫指挥得当,这次叛乱历时三个月就被平定了。

但是也因为周亚夫没有救援梁国,而与梁王结下了梁子。

五年后,周亚夫被提升为丞相。

这一次时间又与当年许负的预测相吻合。

月盈必亏,如果周亚夫能够功成身退,就像是他的前人张良一样,那么许负所看的相,就不可能准,可天下有几个能够看开功名利禄不过是梦幻泡影呢?

后来景帝为了自己大舅哥王信封侯的事征求周亚夫的意见。

周亚夫说:“当初高祖皇帝立下规矩‘不是刘氏家族的子弟不能封王,不是立下大功的人不能封侯,谁要是不遵守这个规定,天下的人共同攻击他’。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哥哥,但是不曾立功,封侯是不合规矩的。”

景帝听后默默无语,只好作罢。

周亚夫坚持原则,要是现在有这样的官员坐镇,唐山烧烤打人事件还能出现吗?

后来匈奴王徐卢等五人一起投降汉朝。

景帝又想封他们侯以此鼓励更多的人前来投奔。

周亚夫又阻止说:

“那几个人背叛他们的君主投降陛下,如果封他们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

看问题角度不同,处理方法就不同,周亚夫也像是他的老爹一样,不懂变通,这也是他的致命伤。

这一次景帝没有给丞相面子,还是封了徐卢等人为列侯。

周亚夫伤了自尊。

要知道天下是人家刘家的,你不过就是一个管理者,给你点颜色你就开染坊,还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周亚夫因此称病退居在家。

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年),周亚夫被免去丞相之职。

从景帝三年的公元前年到中元三年的公元前年,周亚夫由将军到丞相果然经历了九个年头。

难道许负当年所说会一语成谶?

诡异的事件,要了周亚夫的命!

周亚夫被免去丞相后,一次景帝在宫中召见他,召见完毕后,赐予酒食。

不过宴席上只放了一整块肉,也没有给他准备筷子。

这是一个什么东东?

周亚夫心里很不满,感觉受到了侮辱。

其实,景帝就是故意侮辱你得。看看你的耐心和包容性。

周亚夫扭头叫宴席的官员拿筷子来。

景帝微笑着说:“这些不能满足你的需要吗?”

周亚夫忙摘下帽子谢罪。

景帝站起身来,周亚夫趁机快步走了出去。

这也太没礼貌了。

景帝也是这么想的。

他自言自语说道:

“这个遇事就不满意的人不能担任少主的大臣啊!”

原来这是景帝在试探周亚夫,是想看看他能不能值得嘱托。

当年文帝去世前曾经嘱咐景帝说:周亚夫是能担当领兵重任的人。

可现在他已经不是了。环境改变人啊!经过这么多年的高位,他已经高高在上,不是当年的哥了。

周亚夫不值得托付,就注定一种结果,不被所用,必被所害。

然而更要命的是,接下来竟然出现了十分诡异的一幕。

周亚夫的儿子们,从专门给皇家做用品的工匠那里为他买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和盾牌。

这也行?这是要干嘛?作死的节奏啊!

更大的问题是,家里人雇佣装卸工来搬运这些物件,最后还不给人家工钱。

拜托好不好,你们是朝廷官员,不是黑社会,要是你们去唐山吃烧烤说不定比这几个打人的整出的动静还要大。

工人们很辛苦的装卸,得不到工钱,知道他这是偷买违禁品,恼怒之下的工人们把周亚夫家中违法乱纪的事一下子发到网上给曝光了。

有人反映给景帝,景帝让刑狱官员查办此事。

刑狱官员审讯,周亚夫拒不回答,一言不发来对抗朝廷。

景帝大怒,把他交给廷尉。

廷尉责问他说:“你是要造反吗?”

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器物都是准备殉葬用的,怎么会造反呢?”

狱吏说:“你就算是不在地上造反,也是想要到地下去造反吧!”

太尴尬了,不过狱吏问的也对,你买这些盔甲殉葬什么意思吗?

这件事太诡异了,简直就是为了吻合当年许负那个预言而特别设定的。

果然,周亚夫在廷尉的监狱里五天没有吃饭,吐血而亡。

他的封地被撤除。

景帝后来改封绛侯周勃的另外一个儿子周坚为平曲侯,承续周勃的爵位。到周坚的儿子周建德就因为一些小事被废除了爵位。

从周勃到周建德一共三代爵位就被废了。这也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富不过三代”一说。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当年许负给周亚夫算定的命运,难道人的命运密码真的能从面相上带出来?

如果被算定了的命运能不能改变?

《诗经》上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既然福能自求,难道命运不能更改吗?

答案是肯定的,人的命运肯定能改变!

《易经》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说天命有定,那么吉如何可趋,凶如何能避?

云谷禅师说:“世间享用千金的人,一定是一个千金的人物;享百金之产的人,一定是百金的人物;应该饿死的,一定是应该饿死的人物;上天只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增加纤毫呢!”

意思是人的命运都是自己造作的,上天只不过根据你自己的造作来奖惩罢了。

怎么改变呢?

云谷禅师告诉答案说:

“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

如果周勃能够有文化素养,周亚夫知命后,能够正确理解,从心上改变自己的刻薄,以及在征讨打仗中减少杀戮,或许是另一种结果了。

可惜历史只要因果,没有如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