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唐太宗如何用人唐高宗又是如何重振
2023/5/19 来源:不详唐高宗是如何重振皇权的?究竟是怎样的事情,让他做出最后的决定?而武则天又是如何应对危机?随着后宫争斗的胜利,加之唐高宗的纵容,武则天的权利欲望进一步膨胀。开始由后宫走向前朝,没想到,她的举动最终还是引发了唐高中宗警惕。
李义府的被贬,就是唐高宗对武则天弄权的最大警告。这一举动,不但给予了武则天沉重一击,还给唐高宗皇权的重振,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此,以高宗为首的皇权势力,不遗余力对武则天及其势力进行打压。在这过程中,高宗做出了哪些举措,这些举措。又会对渴望权力的武则天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义府在武则天的支持下,他嚣张起来了,他完全不把高宗放在眼里。高宗下定决心,把李义府给贬了。贬黜李义府这件事情,收到的效果,要比高宗想象的大得多,满朝文武听说李义府倒台,大家奔走相告,高兴的不得了。大家真的是非常庆幸,通过李义府的下台,看到这个朝政有希望了。
唐太宗执政的时候,就告诫过大家。朝廷做每一件事情,要很小心。因为朝廷做的事呢,具有示范性的效果。在用人方面尤其要重视。用一个小人,所有的小人都来了,因为他看到朝廷在用小人。如果用一个君子,君子看到希望,他也来了。君子来了,小人走了,这个朝政就有希望。李义府倒了,百官如此庆幸。那么就看到,唐太宗说的这个道理是对的。高宗自己也受到了激励,从百官的兴奋里面,自己也受到了鼓舞。
我们看这段时期,他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他扳倒了李义府这个小人。第二,他搬进了新的大殿含元殿办公。含元殿是个新盖的,含元殿的背后那是宣政殿。宣政殿的北面,有一个紫宸门。紫宸门走进去,就是紫宸殿,那就是大殿。高宗搬到紫宸殿上朝,标志着什么意思呢?他准备万象更新,在这里他要振作起来,在这个地方,他要大有作为。
第三,送来也巧,这一年的八月,天上出现了大的彗星。在中国古代,古人一直认为,天灾是人祸引起的,民间如果有怨、有不满,天上就会用一种灾异,或者轻一点的,像彗星出现之类的星象,向皇帝警示。告诉你,朝廷有问题,民间有怨言。
这年夏天,彗星出来了,高宗借着这个事,下令百官,让大家都来议论朝政,尤其是上表,来批评朝政。指出我们到底哪里没做好?我们好改正。这件事情,给人一个新的信息,就是高宗要万象更新,励精图治了。高宗的努力,出现了良好的效果。
这年十月,绛州,也就是今天山西省的绛县,上报说麒麟在介山出现。这样的祥瑞在人间出现,那是一个多么吉祥的宣告啊!不但如此,在含元殿的前面,也出现了麟趾,就是麒麟的脚趾。把这些归纳起来,让大家一看,是上天在向朝廷显示祥瑞。高宗抓住这个机会,马上宣布,明年改元,年号叫做麟德元年。
改元标志着万象更新,高宗振作起来了,他亲自裁决朝廷的各项事务,他负责领导了,唐朝对吐谷浑、海东的用兵,批阅了大量的奏章,指挥前线部队作战,展现出他的领导才能。
由于唐高宗有经常头疼的毛病,疾病的困扰,让他一人无力应付繁重的朝政,因此才让武则天有了代理朝政的机会。而初尝皇权快感的武则天,却一发不可收拾,渐渐的,她对权力欲望的膨胀,引起了高宗的警惕。因此,唐高宗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而高宗的举措,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似乎重新振作起来的迹象。
在高宗所有的举措中,有一件事情极为重要,那就是他在这段时间内,提拔了一个重要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有什么本事?高宗为何要提拔他?这个人对高宗皇权的重振,又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在唐高宗做的许多事情里面,有一件事特别重要。那就是他提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这个人对以后的政局起了很大的影响。这个人叫做刘仁轨。
刘仁轨是汴州人,也就是今天河南开封出生的人。刘仁轨从小就喜欢读书,有空的时候,他无论坐在哪里?空地上,他就写字。学习作文,文章做的特别好。在当地很有名气,地方官都知道刘仁轨这么一个小孩。慢慢长大,到武德初年,也就是唐高祖的时候,河南道大使管国公叫任瑰的,这么一个大官。他向朝廷写奏章,要论事。
刘仁轨看到了这个任瑰奏章的草稿。他觉得写得不好。他动笔帮他修改。任瑰一看,觉得非常惊奇,这么一个小小的年轻人,有如此的文笔。就把他提拔为息周的参军,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息县,一个小官。之后,又任命他为陈仓尉,就是陈仓县管军事的一个小官。
在陈仓县的府兵中,有一个折冲都尉,官品比陈仓尉高。这个都尉非常专横,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经常做坏事。刘仁轨虽然官品不高,但是他是负责军事方面的地方官。他就劝这个都尉,让他遵纪守法。都尉哪里会把一个地方官放在眼里呢?仍然我行我素,干了许多坏事。有一次,刘仁轨看不下去了,就把这个折冲都尉抓来,当场打死。
这事一下轰动了全国,一个官品低的地方官,敢惩办一个官品比他高的军队的官员,那还得了。
唐太宗听说这事,最初的反应是大怒。哪里来这么一个小官?竟然敢杖杀我朝军官?把他抓来,我要亲自审他,看看怎么回事?
刘仁轨被押来了,唐太宗审他,和他对话。这一对,唐太宗才感觉到,他眼前是一个人才,敢做敢当,正气一身的好官员。唐太宗不但没处罚他,还提拔了他。
因为这件事,唐太宗把他提为栎阳丞。同样是县级的官,差别在哪里呢?从地方调到了京畿地区,栎阳就在长安边上,那就是一个京畿的官员。
在唐朝呢,京官要比地方官更重要。唐太宗可以就近考察他,就在这个地方官任上,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贞观14年,唐太宗准备到同州去打猎。这皇上休假的时候,为了不忘武功,会有一些猎场,他到这里去打猎。这是个很平常的事情,从唐朝建立以来,唐太宗经常去打猎。可是这一年呢。刘仁轨给唐太宗上了一个奏折,他对唐太宗说,他说天下雨的时候,只有住在屋子里面的人,才知道漏雨的滋味。就像泼水的人,你不知道下面淋水的人是什么感觉?所以当上级的人,不知道下面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就应该深入民间,去访问民间的疾苦。
以前的圣王,像周王,他就要去询问老百姓。只有去询问老百姓,才知道我们朝政的得失。陛下您天性仁爱,经常以百姓为心。可是这一次打猎,我得劝劝您。今年呢,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风调雨顺的年份。雨下多了,庄稼长得特别好。现在呢,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老百姓正在收割稻谷,而且只收割了20%左右,在这个时候,您到同州去打猎,就会影响老百姓收割庄稼。因为农民庄稼收割后,还要补种小麦。所以,他们没有办法抽出身,来供奉您打猎,所以您这个事情呢,就会变成扰民。时机不对,您能不能迟一些日子再去?等到庄稼收割完毕,农闲以后再去?一个小小的县官敢劝皇上,这个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敢大胆直言,唐太宗接了这个奏章,感觉到刘仁轨确实直言敢谏。又把他升为新安令。在唐太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