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的约定第六十八章取重深情忆往事
2023/5/19 来源:不详哪里白癜风能彻底治愈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1114/4517281.html
“连树,你怎么啦?”“你没事吧!”其他人都围了过来。“大家小心,这个炉子带电。”“不会吧,刚安装好的,怎么会带电,我试试,哎,还真是的,有点扎手。”年轻人好奇的多,都去试了试,证明确实有点带电。“我去叫班长。”“不用叫了,我来了。”
取重走进教室,他们都七嘴八舌地嚷嚷,说是煤炉带电。“不会吧,煤炉怎么会带电呢,虽然煤炉是生铁铸的,上面电灯线拉得也比较多。”“你用手试试不就知道了,他的右手摸了摸煤炉。”“没事啊!”取重又用手拿火钳在炉子上轻轻敲了几下。“神了,怎么我们都感觉有电,班长会感觉不到。”有人又去试了试,还是有点扎手。“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班长的鞋同我们的不一样,他的鞋是原生胶做的,我们的鞋是再生胶做的,你们看颜色不一样,他的鞋胶是浅绿色的,我们是黑颜色的。”“有点道理,我脱了鞋试试。哎,真是那么回事。”“真有你的,大毅!”“大概是煤炉的烟囱同固定电线的铁丝搭上了,我看到了,问题在那儿,你们给我递一根树枝来,暂时对付一下,明天再让电工来解决。”“班长我来吧。”“既然我的鞋绝缘,当然是我来处理了,其实也简单,在铁丝与烟囱之间插根树枝就行,好了,就这么简单。你们再试试,是不是没有电了?”“是,已经没有电了。”“班长,你的鞋不光绝缘,鞋底还特厚。”“你说对了,但没有说全,它的绝缘性能我也才知道,它的防滑纹又大又深,特别适合在冰上行走,我平时叫它坦克鞋”“什么时候发过这么好的鞋?”“早几年在沈阳军区时发的。”“你什么时候在沈阳军区待过?”“说来话长,不说也罢。”“离吃饭还有1个多小时,你就说说嘛。”“都是陈芝麻烂谷子,你们愿意听吗?”“愿意。”几乎异口同声。
“好吧,我就摆乎摆乎,那是年,文化大革命进入第二个年头,有的地方还发生了大规模武斗,为了控制局面,这一年9月,中央向武斗比较严重的沈阳和哈尔滨派调查组,我参加了派驻沈阳的中央调查组,人员都是从总参二部、七机部、空军和我们测绘局抽调的,共有30来人,我是其中年龄最小的,22岁。调查组组长是二部的柴成文副部长,副组长是七机部曹光霖副部长。这个柴成文可不简单那,解放战争期间担任过周恩来秘书,抗美援朝期间担任中朝联络组组长,后又担任中美联络组组长。离开北京前,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我们调查组全体成员,对调查组的工作要求是制止武斗,促进联合。从大会堂出来,就直接乘车去了机场,飞机到沈阳时天完全黑了,我们乘坐的汽车离开机场,见到的情况现在想起来还有点恐怖:目光所及完全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还出奇的安静,马路上没有行人,也没有其他车辆。我们乘坐的大轿车,跟在一辆广播车后面,缓缓前行:“我们是沈阳卫戍区的,请各群众组织不要误会!”“我们是沈阳卫戍区的,请各群众组织不要误会!”随着广播的不断重复和车辆的前行,可以看到街道两旁站着不少身穿黑大衣、手拿棍棒的人员,单位大门两侧站的人更多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看来我们的任务很艰巨啊!
“沈阳比北京要冷很多,没有多久,军区后勤部就送穿的来了:借给我们每人一件皮大衣,另外每人一双防滑胶鞋和一双大头鞋,折价10块钱。防滑鞋就是我穿的这一双。”
“这就是这双鞋的来历并且我还一直在穿。”“班长,你真是深藏不露!参加中央调查组,多牛啊。”“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你见过周总理,有没有见过毛主席?”“见过啊,毛主席见过三次。见总理也是三次。”“啊,还三次,真有你的。”“也没有什么,培训队的干部都见过毛主席。”“班长,干脆你都讲讲吧。”
“好,我知道的都卖给你们:见毛主席是我一生的荣幸,所以一直记在心里。第一次见是年8月18日下午,上级通知我们测绘局的所有干部战士,带上马扎到局大门口的马路上集合,然后5路横队坐在马路边等候,我当时坐在第一排,虽然没有说等着干什么,但大家心里都明白接下来肯定是好事,当看到毛主席乘坐的敞篷汽车由东向西开来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欢呼毛主席万岁,参加检阅的还有林彪、周恩来、刘少奇等其他政治局常委。这是我看到毛主席最近、也是最清楚的一次。
“第二次和第三次见到毛主席,都是在接待红卫兵时,同红卫兵一起见到毛主席的。第二次是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当时我们接待站有六个50岁以上的老师,其中有两个在我们排,指挥部决定由我带着这六个老师上天安门前的红七台,我带的红卫兵由其他同志带着在纪念碑北侧待命。在检阅台上,如果是检阅游行队伍,那是很不错的位置,但是想看到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就很不容易,主要是角度大,距离也不近,而且只有毛主席走到城楼的东侧才能看到。但想想广场上以及长安街上的红卫兵们,我们比他们要舒适、幸运很多。
“第三次见到毛主席是在北京西郊机场。时间是年11月26日。我们一路纵队席地坐在跑道边上,我的后面是我所带来的30多个学生,我的前面应该是部队的警卫战士。同8月18日检阅的情况差不多,毛主席和其他中央常委乘坐敞篷汽车检阅,坐在前面的都看得很清楚,每一列差不多有多人,后面就看不大清楚,毛主席乘坐的汽车没到时,大家在原地欢呼毛主席万岁,车到跟前发现看不清,就往前挤,这时候车子已经开过去了。我们上午七点多到机场,下午三点多见到毛主席,整整8个小时等待,就为了见到毛主席,能真正看着毛主席,也就那么几秒钟,大家都热泪盈眶,感到十分幸福和满足。这是一辈子不能忘却的记忆!
“好,尽听我吹牛了,该吃饭了。”“班长,我们都不知道在哪里了。”
“想不到我们班长还有这么丰富又美好的经历。”“经历也是阅历,如果好好总结体会,就是经验,就是财富,它不是用来吹的。”这种聊天,对大家是有帮助的,相互之间加深了了解,加强了团结,还便于以后的工作。
衡塬县和部队的营房所在地闻兴县,都属于中条山脉,山上多为乔木,特别以橡树为最多。经与县革委会及林业、供销等部门联系,培训队打算去采集橡子,采集的橡子由供销社收购,以改善部队生活。这些部门当时都处于半瘫痪状态,部队主动与他们联系,是看得起他们,把他们当一回事。所以他们对部队的要求,很爽快地答应了。培训队组织学员利用星期天进山采集橡子,大家的情绪很高,一边走还一边拉歌,有的还打起快板为大家鼓劲,以为跟去玩差不多。到了山上才知道,要把高高在上的橡子采下来并不容易,伸手能够得着的橡子很少,爬到树上去也摘不了几个,因为橡子都是长在小枝条上的,离主干和大树杈很远,而且也不安全。在山上转悠已经有一个多小时,大家的挎包都是瘪瘪的,没有几颗橡子,怎么办呢?有人捡来枯树枝,把大树杈勾下来,由其他人来采摘。勾一个大树杈能摘十几颗,总比老在山上转悠强。可是山上也没有那么多适合做钩子的枯树枝,掰大树枝吧队长又不同意,说是要爱护树林。有办法了,捡来比较直的树枝,解下鞋带,在树枝头上绑一根带钩的小树枝,成了。三人一组,采摘效率提高不少。这么一折腾,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以班为单位围坐在一起吃二面菜包。取重掂了掂大家都挎包,连树、薛会、来直多些,大概有4、5斤,其他人都在3斤左右,他没有表扬谁,也没有批评谁,只是说:“很不错,下午再加把油。”三点半开始下山,只有少数人的挎包是满的,各班从食堂拿来的面粉袋都没有用上。后来又组织过两次,虽然比第一次要多,除了挎包里装的,各班都没有装满一面袋的。供销社收购橡子鲜货每斤8分钱,每次百十号人山上,三次加起来也不到块钱,精神上的收获和对部队的锻炼要远大于物质上的收获。
经过7个月的培训,学员们进步非常明显,画完他们手里30×40CM的综合练习,这一期培训就要结业了。对这名结业学员的分配,大队党委进行了专题研究。因为部队的营房还没有建好,一直借用衡塬县革委会和县粮食局的房子住宿、办公和作业。如果给现在的作业队再增加十个或者八个作业人员,挤一下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挤进去一百多人,是根本做不到的。据此,大队党委请示了办事处党委后,作了如下安排:
一、组建一个新的作业队班子,下辖四个中队,新作业队和中队的干部配备,由政治处和司令部提出建议名单,报党委讨论决定。
二、培训班的现有干部除需要任用的和葛教员、钟取重以外,全部回原单位任原职。
三、名结业学员全部编入新组建作业队各中队,名单分配由现在的培训队领导提出建议,由司令部和政治处会商决定。待部队新营房交付启用,各队的作业力量再作适当调整。
四、钟取重和葛教员暂时在新组建的作业队队部帮助工作。
新学员的作业一般是先练习,何时正式上图作业,由新建队的队部自行决定。报司令部备案。原则上成熟一个上一个,前半年不算作业量,后半年算一半作业量,一年后算整个作业量。
政委请大队长讲一讲野营拉练的事:
“关于野营拉练,由于去年下半年战备任务很重,尽管参谋处做了具体计划,但当时安排拉练并不合适,现在战备任务已经告一段落,春节已过,培训队马上就要结业,是安排拉练的恰当时机。我说一下要点,具体计划明天发给你们:
1、拉练时间14天,年3月4日到3月17日;
4号早上8点在粮食局门口的马路上全大队集合,住在二中的要早点出发。
时间分配:原则上来回4天行军,6天助民劳动,听3次报告,搞2次访贫问苦;
2、拉练方向:绛县陈村公社及周边大队;
3、由我担任这次拉练的总指挥,参谋处马处长任副总指挥;
4、大队部和司、政、后机关统一编成一个队,集体行动;
5、除了确实有病和特殊情况(如怀孕、哺乳等)外,须全部参加;
6、各队各派一人(副队长)与负责军务的孙参谋明天出发,打前站,谋划吃住行。
7、在大的住宿点,炊事班要负责做饭,在行军途中由后勤处负责送饭或者自带干粮。
8、各队派两名年轻力壮、军事素质比较好的同志,组成尖刀班,由钟取重任班长,随孙参谋行动,负责大部队行军的前卫和大队活动的警卫。各单位宿营时的警卫由你们自己负责,各队首长配发的手枪都带上,各队的警卫不再另外配发枪支弹药。
9、注意事项:首先要毛泽东思想挂帅,搞好这次拉练。毛主席说:“如不这样训练,就会变成老爷兵。”我们这支部队多少年了,都没有进行拉练,这次机会一定要好好利用。要学习好、宣传好毛泽东思想。第二要注意向人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习惯,遵守群众纪律,同他们搞好关系。第三要注意这次行动的安全,特别是人的安全。我就讲这些,下面请政委讲话。
“我只讲一句话: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在外面不比在家里,要搞好这次拉练,我看最重要的就是听指挥,没有讲到的,就按照参谋处的行动计划办理。”
这天晚饭时,队长告诉取重,明天上午去参谋处开会,取重没有多问,就答应了。临走前,他同副班长打了声招呼,就出发了。从训练队所在的二中到参谋处所在的县革委会有半个小时的路程,虽说是公路,因为前几天刚刚下过雪,路有点滑,不大好走。听说下个礼拜要野营拉练,他真希望雪快点化掉,到时候能走得痛快点。
孙参谋打前站是昨天回来的,他是个急性子,想马上把事情落实下去:召集尖兵班开会,每人配发冲锋枪及子弹20发,双肩背人造革弹袋外加弹夹三个。取重当兵8年,还是第一次装备这副行头。大家佩戴整齐,孙参谋请钟班长讲话,取重说:“我当班长这是第三次,但当尖兵班长这是第一次,也不懂得警卫,还是你这位部队出来的行家讲吧,我们听你的。”“那我就不客气了,尖兵班负有侦察和警卫双重职责,侦察就是摸清敌情,目前来说这不是主要的;所以我重点强调警卫,也就是安全保卫工作。当警卫,首先是要有敌情意识,要随时准备战斗;第二是任何时候都要把首长和警卫目标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三动作要快,要果断,决不能犹豫和迟疑,谁的动作快,谁就能占得先机,谁就能活下来;第四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快速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位置,视野开阔,既能消灭对方,又能保存自己的地方;第五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随时做出判断是什么情况,以及如何应对,哪怕事情与自己无关;第六要有团队精神,战友之间要互相照应和掩护,要有自我牺牲精神。
4号早上,大家早点过来,我们提前15分钟出发。另外,小张、小李,你们两个明天到木工房去做10个路标,出发时带着,路上有用。其他要求同队里的要求一样。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了。”“好,那就散了吧。”
取重全副武装回到寝室,大家还没有下课,他也不大习惯被这套行头紧紧地包裹着,离拉练还有好几天,总不能成天背在身上,他把它卸下来放在床上。又觉得不大放心,毕竟是武器,可不是闹着玩的,对,先把寝室锁一下,吃完午饭就把它放到储藏室去,同站岗用的步枪放在一起。考虑妥当,他起身向食堂走去。
年轻人都喜欢枪,当兵的年轻人更喜欢冲锋枪,别看他们当兵已经一年多了,只打过步枪,看到班长的冲锋枪,都过来问长问短,有的还端起来做瞄准动作。取重如实相告:“下星期野营拉练,自己是尖兵班长。”“行啊,班长!”免不了一阵羡慕和感叹。
星期六上午,在培训队所在的衡塬县第二中学的一间教室里,正在召开一个特别的会议,新组建的作业队班子成员、业务助理员和四个中队的领导以及培训队的干部们全部在场,参加会议的还有大队的参谋处长、政治处主任。会议由政委主持,大队长宣读干部任免命令。取重呆呆地坐着想心事,领导的讲话基本上没有听进去,到作业队已经五年多了,干的都是打杂的活,业务上提高不大,组织问题也没有解决,这是个大问题,要直接找政委谈谈,他想着怎么开口。会场上的掌声把他的思绪拉了回来。政委说:“下星期我们全大队组织野营拉练,下午毕业典礼后,你们新的作业队班子就正式上任,拉练的组织领导工作就由你们新班子负责。其他的就不说了,强调一点,就是安全,特别是人员的安全。上午的会就开到这里,中午在食堂就餐,下午参加培训队的结业典礼,现在散会。”
取重见大部分人都出去了,政委还在翻他跟前的文件,就上前对他说:“政委,你有没有空,我有点想法向你汇报一下。”“小钟,你坐下说,是不是把你留在这里有点想法。”“不是,当兵的要服从领导,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取重直接否认了政委的说法,以便让他对后面的说法引起重视。“我到我们大队工作五年多了,您是第三任政委了,我一直在打杂:接待红卫兵、去中央调查组、还有内查外调、参加培训队工作等等,这些也不算什么,工作总要有人去做。关键是业务上没有提高,组织问题也没有人关心,这是我的真实想法。”“小钟,我当政委时间不长,但是对你还是有所了解的,你说的没有错,打杂多了点,这正说明大家信任你,相信你能独当一面,对吧!当然你说的是解决组织问题,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多老同志都有意见,多少年都解决不了,我也认为问题确实存在,也有决心在一段时间内,比如说二三年内使问题有所解决。但你的问题是个别问题,人在那,组织问题就由那里的组织负责,不能只管使用,不管其他。只要够条件,就应当负责发展,应当成为制度。”“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多了,打杂也打得心甘情愿。”“既然说到这儿了,我顺便同你说一下,把你和葛教员留下,是因为大概1年以后,还有一个小规模的培训班,需要你们俩去负责,就不让你们搬来搬去的了,到时候人到齐了,你们直接过去就行了。先在这儿待一段时间,这里的毕业学员情况你们比较熟悉,协助他们做些工作,没有问题吧?”“没有问题,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耽误你时间了,政委。”“这是什么话!”
这次谈话让取重很满意,他又同葛教员通了通气,葛教员也放了心。
那天离开前,政委又找了队里的正副教导员,就取重的组织问题向他们打了个招呼:如果够条件,就由你们这里发展,不够条件也要好好培养,不要因为编制不在你们这里,就不管人家。褚教导员是其他作业队调来的,对取重不大熟悉,只是说:“我们会重视的。”裘副教导员与取重同为培训队的班长,情况比较了解:“政委放心,工作我们会做好的。”“那好,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