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的装备来源山西考古取得重大发现,难
2024/12/13 来源:不详据《史记》所载,武王伐纣时,其军事力量包括“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戎车及甲士的数量表明周人具备规模庞大的金属冶炼铸造基地。
周原遗址表明,周人确实有铸铜作坊,但目前发现的主要是西周时期的,先周时期的很少。这就让人很疑惑,姬周大军的装备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十年前,山西考古有了重大发现,不仅揭开了“虞芮之争”背后的真相,也揭示了周武王大军装备的重要来源。
“虞芮之讼”说的是商代虞国和芮国争田,争了好久都没结果,于是两人就商量找个德高望重的人来评理。奇怪的是,他们没去找虞芮的共主商纣王,而是觉得姬昌是有德之人,想让姬昌来评理。
虞芮国君到了周后,看到姬周的耕者互相让田边,行者互相让道,男女不同路,斑白者不提携,士让大夫、大夫让卿,有礼有节,都彬彬有礼地互相礼让。看到这些,虞芮两国君主非常惭愧,觉得争田是小人行为,姬周是君子之国,他们不配出现在周国,于是两人回国,之后不再争田。
这件事很可能不是真的,先不说姬周从农夫到公卿,全是道德榜样,这本身就不可信,就说虞芮国君怎么可能随便去姬周,好像姬昌也没有招待他们俩。所以,虞芮之讼要么是虚构的,要么就是被春秋笔法给掩盖了真相。现代考古发现,在虞芮之讼的背后,隐藏着姬昌的战略目标,这关系到周人的军事装备问题。
年,山西运城绛县西吴璧村有考古大发现,叫“西吴璧夏商炼铜遗址”,面积有万平方米,这地方在涑水河北岸的黄土台塬上,离中条山大概6公里,还被评为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但是,这遗址光炼铜锭,不冶炼青铜。
西吴璧遗址是个炼铜的地方,他们会把铜锭码放整齐,看起来就像“吕”字,所以“吕”字的本义很可能就是炼铜基地。甲骨文里说,商代在山西西部或西南部有个吕国,说不定就和西吴璧遗址有关系。
几年前,山西中条山闻喜的“千斤耙遗址”,被考古人员认定为采矿遗址,这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采矿遗址。
所以那时候的产业链是这样的:古人在“千斤耙遗址”采矿,再运到“西吴璧遗址”炼成铜锭,最后把铜锭运到商朝都城,炼制成青铜器。
关键是,虞国在现今山西南部夏县和平陆北那一块,跟绛县、闻喜挨着,而芮国在虞国西边,位置在如今的陕西大荔到山西芮县那一片。面对西吴璧这么大的冶炼基地,姬昌哪能不动心,可要是想拿下西吴璧遗址,就必须先把芮国给征服了,然后再拿下虞国,没准“虞芮之讼”就是在打这个战略的掩护。
要想办好事情,就得先准备好工具。拿下西吴璧的炼铜基地后,姬周的实力大增,诸侯们这才说“西伯大概是受命于天的君主”。之后,姬昌每年都发动战争,史记中记载:“第二年,攻打犬戎。第三年,攻打密须。第四年,打败耆国(也就是黎国,在山西长治)。第五年,攻打邘(位于河南焦作)。第六年,攻打崇侯虎(在西安一带)。同时建造了丰邑,从岐下迁都到丰。”
所以,周武王伐纣时,军事装备齐全,有4.5万甲士等,这无疑和西吴璧遗址有关系。
特别重要的是,姬周占领了西吴璧地区,这样纣王就少了一个铜锭来源。同时,商朝与东夷的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南方铜锭输入殷都。所以,当时纣王可能非常缺乏冶炼青铜的铜锭。由此可以推断,牧野之战中纣王军队的装备非常糟糕,可能只有极少数军队有装备。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微子启等内奸与外敌勾结,纣王怎么可能不败呢!
:《史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