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乔寺碑楼2篇乡村公路旁玉米地遗存国
2022/6/4 来源:不详尖锐湿疣专家刘军连 http://m.39.net/pf/a_9392368.html
绛县乔寺碑楼(一)
趁着到绛县实地走访的机会,也到了十分有名的乔寺碑楼处“瞻仰”。
提起碑楼来,恐怕绛县乔寺碑楼是一座绕不过去的“坎儿”。首先来解释下概念,我们听说的碑碣、碑刻、碑文、碑廊、碑亭很多,但是似乎对“碑楼”了解的实在不够多,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建筑?
其实,这个概念应该一分为二;碑是碑,楼是楼。
现在常规意义上所说的碑楼,往往指代砖雕的单体小型建筑体,其架设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存、放置石刻石碑而建,至于“楼”的功能,则一般是没有的,只是徒具其形,为石碑遮风挡雨而已。在浏览器上搜索“碑楼”两字,页面弹出最多的是清裕陵的超大型碑楼,位于河北遵化清东陵内乾隆皇帝墓葬前的一座楼,其体量超大,估计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几座碑楼之一。下面把目光重新投到山西,来看一块全国罕见的、雕刻精美的砖雕、石雕国宝——乔寺碑楼。
一、文中看物:山西最有名的乔寺碑楼一座五间七碑
它位于运城绛县额横水镇乔寺村,采用坐西朝东(有的资料记载是坐北朝南,绝对属于谬误)的姿态,是一座单体建筑。它的外形是长方形,总建筑面积占地并不大,只有约40平米。下有石砌的台基,台基长度为17米,宽有2.6米,整个楼身的高度约有15米左右。
这是一座单檐的歇山顶建筑,规格不低;作为民间建筑,其主人在身份上应该较为尊贵,这是一种象征、寓意,折射出的是对本村、本姓先祖的崇敬之情。它正面为六间,五碑室,共存有七通碑,每一室之间都有通柱,上刻有石雕的对联。顶部镶嵌着石质的匾额,在碑楼上部四角(四面)都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呈三踩单翘,耍头做成了龙形,飞椽也雕刻的很细致。
最令人称奇的是阑额处,上面雕刻了不少人物、花卉故事图,无论是石雕还是砖雕,工艺都堪称一绝,是山西清代匠师首屈一指的艺术作品,显得繁复而华美,并最终于年被选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碑楼不仅体积最大,在国内也算是最精美的一块,五间七碑,气势恢弘。一般来说,碑楼都是单体,有单座和双座之分,里面的石碑也只放一块。但是一楼七碑的规制是非常少见的,这也折射出主人的富贵和功名。那么,问题来了:这碑楼记述的是谁的事迹?它又是由谁兴建的呢?碑的主人名叫周禄(周万钟),是清朝时绛县的一代大富商,官封资政大夫。在清朝,资政大夫位属二品,其实也是顾问的意思,就是闲职,但是品级很高,享有不少特权。
这位富商的故事咱们后面会讲,这碑楼是由他的后人在道光十七年(即公元年)修建,距今足有年历史,保存的尤为完好。
二、扒一扒文物背后的冷知识:
碑楼所在的村子叫乔寺,名字听起来也有点古怪,这称谓从何而来?原来,本村临近涑(shu)水河,而这条目前河的历史走势正好沿着村庄拐了个弯,算是把村子围了起来,以前的村民只能搭桥出村。因为不缺水,从河滩到庄稼地到河沟之中,曾经遍栽荷花,在圣洁的氛围下,这里佛寺众多,大大小小足有几十座庙,附近村民说这里“有桥有寺”,故名乔寺。
说起来巧,乔寺碑楼的撰文者,正是道光十五年的探花,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的乔晋芳。
没错,这个名字听起来很耳熟;他正是我们前几篇文章的主人公,绛县探花府的主人,山西有清一代唯一的三位三甲功名的才子;由于相距不远,身为同乡的他自然就成了乔寺的座上嘉宾。年,山西商报写了一篇文章,描述了乔寺碑楼孤立村旁公路,无人保护,以至于随意被涂抹的破坏状况,引起了文物管理所的重视,目前已经简单予以防护。
在碑楼的七通碑中,有恩德碑、追思碑、感德碑等等,其用意都是出于追思周氏先人,歌功为乡里造福的内容,本不足奇。令人费解的是,这里面居然还出现了一通本应该列在墓地的神道碑,难道说坐西朝东的走向背后,这种植多年的玉米地中尚存有周万钟的墓地不成?
这一现象十分罕见,也确实令人费解。它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格局?碑楼的主人周万钟又有着怎样离奇的故事呢?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