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看王之涣的胸襟之博大
2023/7/10 来源:不详北京治荨麻疹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大家好,我是泰然诗社的阿然,跟随我走进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今天是年三十,是农历戊戌狗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大家展望新的一年的日子。上一年无论是经历了挫折还是成功,都已经是过去式,今天给大家一起讲讲古诗中关于胸怀的故事,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心胸似海,更上高台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诗题为登鹳雀楼,那么这个鹳雀楼是在哪里呢,又为什么叫鹳雀楼呢?而作者又为什么要去这里呢?又为何留下了这首诗呢?今天阿然就来给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咱说说这个鹳雀楼位置,现在鹳雀楼只剩遗址,已经看不出往日辉煌的模样,就在山西的永济县,此楼高三层,面对着中条山,脚下便是奔涌的黄河。至于为何叫做鹳雀楼,据说是经常有鹳雀在此处停留栖息,所以名为鹳雀楼。补充一句现在的鹳雀楼不是按原来的样子建造的
鹳雀楼那么我们现在再来说说为什么作者会来到这个地方,王之涣在早年的时候曾经在冀州的衡水县担任过主簿一职,因其文采和才干引来当时的衡水县令李涤的赏识,遂将其三女儿许配给了他。但再后来因遭人诬陷而丢失官职,但是王之涣也是个奇人,从回家以后硬是在家呆了十五年,而这十五年间在没有做过什么工作,就是没事出去旅游啊,而这登鹳雀楼就是在他在家闲坐的这个时间段,去鹳雀楼旅游时候所做的,我说王之涣是个奇人就是奇在这,每天也不做什么正经工作,还能在旅游的时候写出这种胸怀壮阔的诗句来。做登鹳雀楼的时候王之涣才三十五岁,正是而立之年。按照我们现在生活来说,男人到了三十五岁的时候,你别说十五年不工作,你就是一个月不工作,那你也要喝西北风了吧,还要受点家里的气,从这可以看出他的妻子应当是相当的爱他了,好了,这些题外话说完。
现在咱们来说说这首诗,首先是描述了王之涣刚刚登上鹳雀楼时的景色,写的景象壮阔,气势浑宏,但是却又用了极其浅显的语言来描述,让现在的我们还能在读到这首诗时立即感受到当时那种美到醉人的景色,感受到那群山之中的落日余晖,感受到那黄河的奔涌而下,这种远近结合的景色更是使我们的画面感更加立体,这种感受又有几首诗能够给予。
上半首诗就已经将景色写入极致,当我们觉得后半首诗不会给我太大的惊喜的时候,但不料在后半首诗,诗人却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给予了这首诗更高的意义。告诉我们想要看见更美的景色,就要再上一层楼,这何尝又不是我们的目标。想要得到更好的收获,你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想想王之涣在做这首诗的时候,还是赋闲在家的状态,甚至是不知前途所在何处,都能有这样的胸怀,有这样的远望,而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不努力呢?看看现在的我们,每天只是对着已经取得成就沾沾自喜,甚至是自我满足,自我幻想,满足现状,不去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多么好的时代,大把的机会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缺少了更广大的胸襟和更高的眼界,缺少了那种自我肯定的信心,回过头再看看我们的前辈,在这种状态中都能保持着这种开阔的胸襟,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反思。
王之涣王之涣(年—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读诗不仅仅是记住这简单的几句话,不仅仅是记住谁写的,更要记住的是诗人所要表达意义,也要记住诗词背后的故事,虽然我只是势单力薄的一个人,但是我不愿看到我们的文化被遗忘,只能被记住那几个字,所以就算再难,阿然也会坚持下去,过年了,在此祝福大家幸福美满、阖家幸福、和和美美、平安回家!!!
祝大家新年快乐假如你也喜欢古诗词文化,希望能多给阿然鼓励,多多评论转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