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8个月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交了一份作

2024/6/3 来源:不详

小时新闻客户端1.热与冷“这是Tiffany蓝。”徐天进打开手机,指着展览刚出炉的条屏,和工作人员又确认了一遍颜色。“展墙的招贴没有绷平,有一点褶,马上得改。我希望给观众一个拍照留念的地方。之前也提了建议,是不是用镜子?镜面的感觉。”良渚博物院的新展览“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开幕前半个多月,院长徐天进几乎把临展厅拆了。灯光全换了一遍,展柜做了全面的改造,做成了全壁龛形式。玉器都比较小,灯又离得那么远,都在天花板,怎么让观众看到玉器的美?这位良博院新院长在年底交的第一份作业,从写名字(题写展览标题)开始,就开启了自虐模式。展览的副题说得很清楚,本次展览共展出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晋国博物馆的余件(组)文物,以玉器为主,辅以少量的青铜器和金器。重点玉器大多来自西周时期的晋侯墓地。展览时间从年12月6日到年3月15日。对杭州观众来讲,我们对晋国的文物有点隔,对这段历史也不那么熟悉。来一则基础款小知识:从周初唐叔虞受封始(约公元前年),到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年),至秦始皇统一宇内(公元前年灭魏),晋与三晋存在八百多年,是西周王朝建立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诸侯国之一。“倒计时五天啦!临展厅布展施工也进入了尾声,今天的主要工作是调试灯光和打扫卫生。海报中的文物是像硬糖一样的玉蟠龙,阿良实拍在图二,这次全壁龛的设计拉近了文物和人之间的距离,看得超清晰!”良渚博物院的官微从倒计时七天开始,每天一张海报,跟观众报备布展日记。这不是普通的玉器海报。件文物,摄影师拍了25天——不仅有标准的文物照片,更有许多艺术照,看得清工艺细节又很美的那种。展览同出的短视频里,我们看到院长督在摄影师旁边陪拍。连支架也不放过。每一件玉器的形状不同,支架必须量身定做,做完了不是啪啪放上去就可以。玉器怎么凹造型摆拍,对角度,灯光的疏密,点光源点在哪里,都要被院长虐一遍。这还不够,还有神助攻。除了每天一张海报,良渚古城公号上每天连载一篇解读西周玉器的小作文,这位小编,是考古人、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蒋卫东。这样的“虐”与“热”,在一个博物馆的新展中并不多见。但我们在展览现场,却看到了另一种从未见过的冷。灰色系展厅,除了余字的导语,以及简单的器物说明牌之外,再看不到任何其他文字。也没有结语,只列了参考文献和一份阅读书单。除了壁龛里的文物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极其干净。如此少说明文字的展览,在考古展览中,可能是第一次。很有意思,杭州博物馆今年的“行在山水间”南宋临安城考古展,是另一个极端,论文式的文字铺满整个展厅,文稿有十万字,放在展厅里有七八万字。两种实验,两个端点,对于杭州观众来讲,都是新鲜的。那么,徐天进为什么这么冷?2.「都都平丈我」现在常见的一句口号:让文物活起来。徐天进觉得,文物其实一直就是活的,人看不懂它的时候,是人的问题。怎么样想办法让人活起来,这是他来到良渚博物院后一直在想的问题。“美,往往不太需要别人来告诉你。”他想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观众,让大家自己去看,去发现美。而展厅可以是一个更纯净的物的展示空间。他选择了西周玉器。年至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在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地,共发掘、清理9组19座晋侯及夫人的墓葬和附葬的车马坑、祭祀坑,出土大批精美的玉器、青铜器等。另外,在山西绛县横水、翼城大河口和洪洞永凝堡等地,也发现与晋国同时期倗国、霸国、杨国等其他诸侯国的高等级贵族墓葬。展览中90%以上的文物,便来自这些重要的西周诸侯墓葬,其中又以等级最高的曲沃县北赵、羊舌遗址所出土玉器为主。北赵、羊舌等遗址所属的“天马—曲村遗址”,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入选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徐天进说,整个西周时期的考古有若干重要的发现,但是像晋侯墓地这样等级这么高,序列这么完整,保存这么好的材料,是独一无二的。从考古的角度讲,根据出土铜器的铭文,再参照文献的记载,比如司马迁《史记·晋世家》,可以比较明确地肯定这九组19座墓葬应该是从晋侯燮父到晋文侯(最后一位晋侯是殇叔还是文侯,尚可讨论)共九代晋侯及夫人的墓葬。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处年代明确、世系清楚,贯穿西周早晚的墓地。这就意味着,这批材料是西周考古最重要的年代标尺。所以选择这批资料,从一个侧面展示“文质彬彬”的西周文化,是最合适的。展览的题目很文:郁郁乎文哉。都都平丈我?不好意思,抛了一个老梗。这是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记的段子。村中社学的教书先生低头捉身上的虱子,学生们则流行现在的围炉烤火,场面一度温馨。烤了会儿火,大家跟着先生摇头念起了孔子的名句:“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结果跟着老师把“郁郁乎文哉”读成了“都都平丈我”。一个博学大家经过听到,急着纠正错误,结果大家反以为怪,吓跑了。这是当时杭州流行的段子: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又扯远了——但好像扯得有点应景,这段杭谚,用在杭州开的一个西周玉器的展览里,又点出了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的赞美,孔子讲到西周礼乐制度,认为是在夏商二代的基础上形成的,到了周则变得更加浓郁、丰富。徐天进想得更深。我们传统文化中“礼”的部分,是在周形成的。它不仅形成了一套政治制度,作为礼的物质载体,它最重要的体现是在器用方面,我们过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