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的约定第六十九章取重拉练任班长

2022/11/25 来源:不详

治疗头部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al/190415/7057267.html

3月4日上午,拉练正式开始,8点左右,全大队在粮食局门口集合完毕,政委在作临战动员。孙参谋和取重带着尖兵班先行出发了,他们沿着公路走了一段后,拐上一条向北的土路,并在路口插了一块“由此向前”的路牌。土路不比公路,因为走的人少,积雪没有完全融化,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基本保持着二路纵队。孙参谋介绍了一些这次野营拉练的大体情况和要求,接下来大家便东拉西扯地聊开了。

因为他们平时不都在一个队里工作,虽然大都认识,但是说不上了解,除了孙参谋和取重,还有65年的天津兵、69年的四川兵和70年的河北兵。42年出生的孙参谋没有参与大家关于对象的议论,只是昂首挺胸走他的路,是不是在想他的老婆孩子,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取重同孙参谋并排走在最前面,他也没有说话,但很注意后面聊天的内容,原来小子们偷偷摸摸都谈上对象了,连比自己小一大截、上星期六刚刚训练队毕业的两个河北兵都有对象了,未免使他心里酸酸的,自己好像真的落伍了。

他们来到一个高地上,往回望了望,还看不到大部队的影子,孙参谋让大家在此休息,喝口水,大概因为负重的原因,都有点出汗了。早晨灌的热水,这时已经变成冷水,各自都灌了几口。孙参谋又用望远镜看了一下,已经可以看到队伍打头的红旗了,他带着大家继续前进。又走了一个多小时,路边上有好几块大石头,上面也没有什么雪。孙参谋对取重说:“小鈡,我们在这儿吃午饭吧。”“行!”取重点点头。所谓吃午饭,就是啃大家各自带着的冷馒头,再就着咸菜和凉开水。大石头就是餐桌和凳子了,走了3个来小时,都有点饿了,管他三 十一,坐上去再说。

按照原来的计划,在行军途中由汽车送饭,经实地考察,认为这条路大汽车进不来,小汽车又装不了那么多,才改为自带干粮。也有人认为,冷水就馒头这也是对部队的一种锻炼,当年 一把炒面一把雪也过来了,现在条件好了很多,偶尔吃点干粮喝点冷水也不应该是问题。

本来有点出汗,因为休息再加吃了点冷东西,都感觉后背凉飕飕的,“走吧,再不走就要感冒了。”孙参谋又拿望远镜看了看,认为大部队也在吃饭,“行,那我们走慢点。”下午5点左右,部队到达一个2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按计划将在这里宿营。20多户人家容纳多人,也就是说,每户人家安排10人左右,好像有点难度,看看孙参谋葫芦里买的什么药。他带着尖兵班来到村口一户人家,一个50多岁的老汉迎了上来:“解放军同志,你们来了。”“给你添麻烦来了。”“这是啥话呢?军民团结嘛。”一边说着一边把大家领进他家里。这是取重到山西3年来 次走进老乡家里。

这里的房舍基本都是向阳而建,很厚的泥墙,一般都是三个开间,中间是堂屋,一般是双开门,进门的右侧是灶台,东屋的南侧是一排土炕,一家男女老少都睡在这排炕上,年长的、身体不好的睡在炕头(靠近灶台,比较暖和些);吃饭或者招待客人都在炕上;全家人用的棉被、褥子和炕桌都摞在炕尾一侧。西屋是储藏室,一般存放粮食、农具等等;东西屋与堂屋之间有泥墙和门洞,门洞上挂着帘布。

取重他们进门时,发现门后的灶台上冒着热气,应该是在烧东西。野营部队与这个生产队有个约定,由每户房东向前来住宿的解放军早晚各提供一碗热开水,早上还要灌满他们的军用水壶,在堂屋要生一盆火,部队向每户房东支付5块钱的费用。

后来,生产队又要求社员在他们自己熬玉米糊糊时多熬点,让解放军也喝上糊糊,蒸窝窝头时多蒸点,省得解放军同志啃冷馒头。社员们能领会生产队的拥军意图,不但按照生产队的要求做了,而且还多准备了每人一根大葱。取重他们吃上了热糊糊和热乎乎的窝窝头①,觉得特别香甜,比炊事班做的好吃多了。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炊事班做不出这么好吃的窝窝头呢?有个河北兵的解释取重觉得很有说服力:“农民自己种的粮食比较新鲜,不像部队食堂吃的粮食已经在仓库里放了好几年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部队烧的是煤,而老乡烧的是树枝,也会影响食物的口感。我刚参军那会,也觉得是炊事班技术不行,听了大班长②的解释,也觉得有道理。”因为好吃所以要多吃,在食堂都不大喜欢吃的窝窝头,在老乡家里每人都吃了3个。孙参谋说:“吃是吃了,回头必须把3个馒头留下。”大家都说没问题。老乡准备的大葱,只有两个河北兵吃了,其他人因为不习惯都没有吃。

晚上怎么休息,孙参谋在路上已经交代过了,十来个人是不可能挤到老乡的炕上去的,他们的做法是,打开背包,脱鞋,整个下半身用被子裹起来,上半身靠在墙上,因为生着火,所以不冷。为安全起见,防止煤气中毒,他们还给门留了一条缝。

晚上孙参谋和取重分别在1点、3点左右在村子里进行了巡查。

第二天一早,房东大娘就起来热窝窝头,然后又烧开水,忙的不亦乐乎。看到解放军开始整理被服、装备,她干脆拉着电灯,对大家都方便。早餐大家还是吃的房东家的窝窝头,临走时,孙参谋让大家每人只剩下两个馒头,其余的都给房东留下。然后他又给房东6块钱和1斤粮票,房东大伯和大娘不高兴了,生产队通知他们只收5块钱,多出来的1块钱和1斤粮票,他们怎么也不肯收,孙参谋给他们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说是我们多吃了你们的窝窝头和玉米糊糊,解放军不能做违反纪律的事。房东说,我们老百姓也不能做对不起解放军的事,孙参谋让取重带领大家先走,他把准备好的钱和粮票,放在炕上拔腿就跑,房东大伯追赶了一阵,眼看追不上了,他又想把钱交给正在集合的解放军,其他解放军不明所以,也不肯收,只好作罢。

取重他们越往山脚方向走雪越厚,根本看不清路在哪里,只是大概知道路肯定在通往山的鞍部,雪深的地方能没及膝盖,他们半爬半走,有时候还要借助旁边的树枝,双手已经冻僵了,身上早就开始出汗。打头的取重似乎更费劲一些,有时候还要回过身来,拉后面的兄弟一把。中午时分,他们到达鞍部上面,从地图上看,这里到拉练目的地陈村大概还有30多里路。取重与孙参谋简单商量了一下,决定在这里休息并午餐,他们找了一个比较背风的地方,坐在背包上啃馒头,还吃了一点冷水就咸菜,肚子里凉飕飕的。

取重问孙参谋去年上半年参观王茅公社的万人坑③有没有印象。孙参谋说,去年上半年老婆生孩子,同政治处做完阶级教育计划就回去探亲了。取重说:“我说的不是参观本身,而是说那次在马路上吃饭。衡塬离王茅大 0里,我们部队男女老少都有,中午12点还没有走到王茅,但是都饿得走不动了,就在路边等送饭的车过来。还好,没多久车来了,窝窝头自己拿,还有一个炒菠菜,大家就用随身带的胶木碗盛菜,没有筷子怎么办?我在路边的白杨树上掰了两根枯树枝,就吃了起来。吃着吃着嘴里咯噔一下,这菠菜怎么这么硬。呸!”“呸!”旁边老彭也一口吐了出来。“不是菠菜硬,是你们咬断树枝一起嚼了吧?”“可不是嘛!周围的人都在看我们的笑话。”“那你干嘛要用枯树枝,如果用活的树枝不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吗!”孙参谋说。“活的树枝不好用,它有一股苦味,再说折断时,它的头上不齐,而且比较软,没法用。”小魏说:“那次我也在,不过没有掰树枝,而是直接用手抓了。完了连洗手的地方也没有,只好用手帕擦,弄得好狼狈。”小棒子说:“我比你还要狼狈,我的军衣上弄了好多油渍。”

大家聊了一会,背起背包继续赶路。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还真是这么回事!上来时,虽然有点吃力,但都没有摔跤。下山就不一样了,因为都是厚厚的雪,根本看不清路,大家深一脚浅一脚摸索着前进,有时一脚踩空能滚下去好远,有时后面的人向下滚,把前面的人撞到,两人一起向下滚。走在前面的取重摔得更多些,好在有积雪铺垫,大家都没有摔伤。连滚带爬走了一个多小时,总算走到比较平坦的大路上。又走了两个来小时,将近五点钟,孙参谋和取重带着尖兵班赶到陈村。他们放下背包,又赶紧生火,拉练期间整个大队的多人都将在这个礼堂内休息。在生火时,取重问孙参谋:“怎么找到这么大的住处的?”“向县革委会打听来的。”而且当他们知道有部队要来住宿时,马上组织人员把所有的凳子全部码放在礼堂中间,把男女住的地方分隔开了,还架好了四个大铁炉子。把准备由尖兵班来做的事情事先都做好了,这是老百姓在拥军啊!大部队还没有到,陈村的人民群众就给部队上了一课。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解放军同老百姓的关系就是鱼水关系,这样的军队将 于天下!毛泽东曾有“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豪迈诗句,不就是这种军民关系的真实写照和高度赞颂吗!

天擦黑时大部队也到了。

炊事班是乘坐汽车绕道横岭关来的,到得比较早,为大家熬好了玉米糊糊,还准备了洗脚水,让长途跋涉而来的人们,吃上热饭后还有热水泡脚。

取重和尖兵班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大部队的不少活动,如助民劳动、访贫问苦等都没有参加,那天收工回到驻地,队伍一解散,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正在站岗的取重,拉住一个四川兵打听出了什么事,他说金林在劳动中受了重伤,正在陈村公社卫生院抢救。

原来,这几天助民劳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生产大队平整土地,地头上有一个3米来高的大土包,把土包上的土运到不远的洼地里,使得耕地更加平整,便于耕种。因为是冬天,土地都是上冻的,金林同其他两个年轻人正用镐头刨土,大概是因为震动把冻土震松了,突然有1方多土从上面垮下来,压在金林身上。当时在场的人七手八脚把压在金林身上的土扒开,也有人去向领导报告。因为土不算多,金林很快被挖出来了,他意识清醒,说:“我没事。”他的手可以动,可是人却爬不起来,看样子伤得不轻,大家就用拉土的板车把他送到了公社卫生院。

晚饭后从公社卫生院传来的消息说,金林是腰部的中枢神经损伤,卫生院希望能尽快安排他转往医院治疗。

取重是夜里的第二班岗,时间是11点到12点半,大多数人都不大愿意站第二班和倒数第二班岗,因为晚上站岗是没有补休的,白天照样要工作,而且这两班对睡眠影响较大,站第二班岗的人可能刚刚熄灯睡下不久就被叫起来,那种不乐意是不难理解的;倒数第二班也差不多,站完岗躺下没多久,起床号就响了。所以取重当班长,他往往会发扬发扬风格,自己站第二班岗。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取重有个特点,觉少但很容易入睡,如果说脑袋挨着枕头就能睡着有点夸张的话,三五分钟睡着那是他的常态。

已经是后半夜了,大队领导还在为金林的事与测绘局联系,他们想把他转到条件 的北京医院去,可能因为是晚上,整个环境比较安静,领导们说的话,他们打电话的声音,取重听得清清楚楚。这么重的病、这么远的路,怎么去呢?一直到取重下岗,联系还在继续……

“小鈡,醒醒。”取重感到有人在推自己,以为是叫他换岗:“我已经站过岗了。”“小鈡,我是孙参谋,有新任务,你带三名战士,都带上武器,马上跟我走。”“好。”听说有任务,他睡意全无,在微弱的光线下,先穿上衣,再套裤子、袜子和鞋,然后边扣扣子,边推当晚没有执勤任务的三个四川兵,小声说:“穿好衣服,带上武器,马上出发,动作要快。”然后他又跟副班长打了个招呼,大约三、四分钟后,他们一起来到门口。“跟我走。”

他们跟着孙参谋走出村子:“张才千副总长已经同意,派一架直升机来接金林去北京医院治疗,飞机应该马上就到,你们的任务是保证飞机降落时到起飞这段时间的安全,不要让无关人员靠近飞机,明白吗?”“明白!”他们来到卫生院前面一片晒谷场上,晒谷场的北面与卫生院隔路相望,其他三面都是连片的麦田,这时候的麦子还贴着地皮。在晒谷场中央,停着一辆北京吉普,与众不同的是,它的顶部有一根天线,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指挥车,取重想。在车的旁边,有三个军人正商量着什么。取重等分别站在晒谷场的四个角上。孙参谋看着取重他们就位,便向指挥车走去。在漆黑的夜晚,直升机要在指定地点降落,是要有地面指挥和标志信号才行的。负责现场指挥的人员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向周围老乡借30个左右的马灯,点亮后摆成T字形作为标记,为飞机指示方向:二是直接在晒谷场上铺上T字布,再用汽车灯光把T字布照亮也应该可以。孙参谋认为:“先不说30个马灯能不能借到,就是能借到恐怕也不行,马灯的光线太小,而且是向四周的,不是向上的,从四五百米的高空往下看,几乎看不见。至于T字布的办法行不行,可以试一试,现在关键是汽车少,你们一辆,我们也只有一辆,公社这一辆目前在临汾,而且它的灯光与T字布几乎是平行的,影响视觉效果。我说的有没有道理,还是要试试看才知道。”“好,那就试一试,执行这样的临时任务,我也是 次,没有经验。”所谓T字布,其实就是两块20多米长的红布,互相垂直摆放成T字形,如果是白天,那是一点问题没有,但是在晚上,怎样让在高空的飞行员看到这红色的T字布,就必须使它足够亮,同T字布几乎平行的汽车灯光到底行不行呢?T字布已经铺好,孙参谋与对方的现场指挥跑到60医院的二楼楼顶去观察,他们看到的汽车灯光就好像手电筒光差不多,基本上看不到红色的T字布,事实证明不可行。孙参谋说:“烧三堆火行不行?”“行是行,可是你哪里一下子找那么多柴禾,要足够烧15分钟?”“说的是,就是到山上去捡,也得1、2个小时。”“现在已经5点了,要不再等2个小时,天亮了再说。”“实在不行,也只好这样了。”

现场指挥又同忻县基地联系,要求直升机6点半从忻县出发,7点左右到绛县上空,红色T字布为降落地点。孙参谋告诉取重,天亮后看热闹的老乡会很多,为安全起见,还是不能让老乡们进入晒谷场。取重马上把孙参谋的意图向其他三位做了转达,他说:“我们对老乡态度要好,但 不能让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交代完毕,取重又回到了自己站岗的位置。孙参谋对取重说,直升机暂时还不会来,你们可以自由活动,但是不要走远,有情况马上通知你,取重点了点头,同时向其他人招了招手,他们很快靠了过来。“自由活动,但不要离开晒谷场,你们冷不冷,要不我们跑几圈?”“是个好主意, 把枪放下。”“那就架在一起,架到他们指挥车附近。”取重他们在晒谷场周边跑了20多分钟,身上热乎乎的,就停了下来,在指挥车边上听孙参谋同他们聊天。没多久,只见现场指挥拿起话筒说:“我们这边天气很好,无风,能见度良好。”他回头对孙参谋说:“飞机半个小时左右到,请你们警卫人员就位,严禁无关人员靠近。”“好,小鈡,请你们就位。”“是!”他们几个转身取枪跑步离开。

天总算亮了。可以从偏北方向听到轰鸣声,接着可以看到一个小黑点。随着黑点渐渐变大,轰鸣声也越来越大了。早起的社员们感到了异样,开始向晒谷场这边跑来。取重把南侧的两个警卫调到靠马路一侧,因为社员们都是从马路上走来的,而不是从麦田里走来的。直升机在晒谷场上空绕了一圈,开始慢慢下降,准备护送金林去北京的二队副队长和前来送行的领导已经赶到现场,金林的担架也已经在卫生院门口等候了。这里的老乡很配合,经取重他们劝阻,都在外围站着,没有硬往里挤的;直升机降下来的时候风很大,平静的晒谷场上尘土飞扬,在外围看热闹的老乡,有几个戴的帽子没有系带子,他们的帽子立马在地上打滚,追都追不上,一直滚到20米以外才停下来。更多的人开始用衣袖遮挡脸部……

飞机已经停在晒谷场的中央,金林的担架由三男一女四个白大褂抬着跑向直升机,这些男的也真是,一点风格也不讲,让一个背着药箱的女人抬着病人上身这一头,而人的上身比下身要重很多。取重看到,在右后侧的担架女用双手抬着担架,她显然很吃力,刚从取重旁边经过,肩膀上的药箱突然滑落,背带挂在上手,药箱则掉在地上,担架女眼看着就要被绊倒,他没有多想,马上把冲锋枪枪口向右下一拉,由跨枪变成背枪,快走几步:“我来。”在担架落地前的一刹那,又把它抬了起来,担架女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提起药箱跟在后面。很快到了飞机跟前,担架女又来接过担架,向取重说了声:“谢谢!”取重也没有说什么,就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机舱门打开,放下由四五个台阶的舷梯,金林的担架被政委和大队长拉住,他们好像同金林说着什么,然后他们又挥了挥手,担架被小心翼翼地递了上去,负责护送的副队长和背药箱的担架女也上了飞机。送行的人们都在挥手,舷梯被收了上去,舱门被关上了,直升机上的螺旋桨又开始转动,轰鸣声再次响起,又是一阵风沙,飞机离开地面向上爬升,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带着金林的希望和战友们的祝福,飞向北京。

医院对金林的治疗并不成功,他下半身的知觉并没有恢复。毛主席纪念堂落成那年,取重作为晋南办事处的五个代表之一,赴京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开馆纪念活动,顺道去看望住在测绘局大院的金林,他的床上挂了不少吊环之类的健身器材,饱满的上半身和瘦削的下半身形成鲜明的对比。顽强与命运抗争,既是他的性格,也是他以后的主要任务。

金林受伤以后,大队党委为他报请并经局党委批准荣立二等功。

拉练按照计划继续进行,大家的情绪或多或少总会受些影响。

①窝窝头:用玉米面做的空心馒头,是我国北方的主食之一。

②大班长:即炊事班长。在部队,炊事班有半个指导员之说。把炊事班叫成大班,把炊事班长称为大班长,表示对炊事班及其所做工作的重视。

③王茅公社的万人坑:日本鬼子为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杀害王茅及附近村民多人,留下 的王茅万人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