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最早的钱币空首布中国古代货币

2024/1/14 来源:不详

由于作为铲形农具的钱的生产相对分散,难以实现统一规范,钱与钱之间存在着重量差异和价值差异,按照个数交易具有大小轻重不一的问题。于是,古人仿照钱的形状铸造了布币。布币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青铜数量货币。

迄今为止,我们发现人类最早的钱币是中国西周时期晋国生产的青铜布币——空首布。迟一些时间生产的钱币,则是年山西出土的春秋早期生产的“新绛大布”。

年,在山西运城市新绛县宋村出土两件青铜布币,被称为“新绛大布”,考证铸造于春秋早期(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比世界公认的人类最早的钱币——吕底亚王国的琥珀合金币还要早大约年。

琥珀金币

土耳其人认为,世界上第一枚钱币是吕底亚王国制造的,时间是公元前年,比目前发现最早的琥珀合金币还要早将近年。纪念币正面图案仿照吕底亚王国古钱图案,狮子与牛头对峙,周围有土耳其文和英文两行文字:“世界第一枚钱币;安纳托利亚——吕底亚;公元前年”;纪念币背面图案是麦穗和橄榄枝围绕的文字:“里拉”。

有出土文物证明的、刻印狮子与牛头对峙图案的吕底亚王国钱币,是公元前年或稍晚时间制造的1/2斯塔特标准银币。现有出土的、吕底亚王国在公元前年左右制造的琥珀合金币,正面图案是公鹿,币文:“我是法尼的印记”。法尼可能是个商人,公鹿是法尼的印记。安纳托利亚高原又称土耳其高原,位于亚洲西端的小亚细亚半岛。

即便我们认同土耳其人的观点,吕底亚王国的琥珀合金币是在公元前年开始生产的,这时间也是中国的春秋中期,比春秋早期晋国的青铜布币晚了许多年。

除了新绛大布,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上博大布”、河南嵩县发现的“嵩县大布”,考证铸造时间为春秋中期前段(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比现有出土的吕底亚王国的琥珀合金币制造时间也早一些。

青铜布币新绛大布是青铜布币空首布,属于青铜布币的最初形态。青铜布币的前身是一种铲形农具——钱。

“钱”就是“铫”[音瑶(yao),古代的一种铲形农具],即锹,属于铲形农业生产工具。《说文解字》云:钱:铫也。古田器。译文:钱:锹。古代种田的农具。

《诗经?周颂?臣工》云: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命令众农夫,准备好铁锹和锄头,周王要来观看你们收割粮食。

当时的钱是青铜铸造品,可以用作农业生产工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按照个数进行交易支付,不需要称量。作为商品交换媒介,钱比青铜称量货币更为方便。于是,钱逐步替代了部分青铜称量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发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货币职能。

由于钱的生产相对分散,难以实现统一规范,钱与钱之间存在着重量差异和价值差异,按照个数交易具有大小轻重不一的问题。于是,古人仿照钱的形状铸造了布币。

“布”字的意思是流通,即货币流通、分财布利。

有学者认为布币的形状源于古代的一种农具“镈”,是仿照镈的形状铸造的。因为镈的发音与布的发音类似。镈是一种锄地的农业生产工具。《广雅?释器》云:“镈,鉏也。”鉏字同锄,镈是一种锄形农业生产工具。

然而,我们看到布币的形状更接近于“铲”的形状。

镈与铲,是两类形状相似而用途不同的农具,镈是一种向后锄拉的农具,而铲则是一种向前铲进的农具。钱、铫、锹都属于铲形农具。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布币是仿照青铜农具——钱的形状铸造的。

钱属于铲形农具,所以,我们可以说布币是铲形货币。早期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铲形农具——钱,具有作为农具的使用价值,且大小轻重不一,所以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数量货币,而是原始数量货币。统一规范的青铜布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铜数量货币。布币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青铜数量货币。

布币之后,又出现了刀币、铜贝、圜钱等。由于最早的青铜数量货币——布币的前身,是原始数量货币——“钱”,所以此后出现的各类青铜数量货币,譬如刀币、铜贝、圜钱等,也被人们纳入或者“铜钱”的范畴。

新绛大布

绛是地名(今山西运城市新绛县),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都。新绛大布是空首布。空首布是首部有孔的铲形布币,首部的孔用于安装木制铲柄。空首布是中国古代青铜布币的最初形态。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后来铸造的青铜布币不再保留安装木柄的孔,青铜布币便从空首布转变为平首布。

考古发现,铲形青铜农具于春秋时期在晋国被广泛使用。青铜布币正是在晋国地区最早出现。公元前年,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为诸侯,史称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迁徙晋水,称晋侯燮,晋国由此开始。公元前年,魏、赵、韩三家分晋,晋国宗室又维持了数十年后才最终消逝。

中国古代金属重量单位是“益”。陕西咸阳市武功县出土的战国晚期魏国“信安君鼎”,器铭“九益”,实测重量.5克,可知魏国“益”的重量大约是.83克。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重量标准各有差异。晋国被分为魏、赵、韩三国。根据出土金属器皿上刻印的铭文推算,魏国益重量.83克,寽重量应为.83克÷3=.28克。春秋时期晋国青铜布币的重量是半寽,即.28克÷2=52.64克。

这一点,从出土的大型空首布“新绛大布”(年,在山西新绛县发现两件空首布,属春秋早期。1件53克;另1件55克。)、“上博大布”(上海博物馆馆藏大型空首布,属春秋中期前段。1件57.6克;另1件43.7克)“嵩县大布”(河南嵩县大型空首布,属春秋中期前段。1件56克;另1件49克)可以看出,晋国早期空首布的重量是半寽,即52.64克左右。

从春秋至战国,青铜布币的重量持续下降,青铜布币单位也从寽下降至釿。釿即“斤”,意思是伐木的斧子。春秋战国时期,1益等于12釿,魏国1釿重量折合现代.83克÷12=26.32克。

魏、赵、韩三家分晋后,社会组织形式从城邦向国家转化,国家对货币实行垄断铸造。

魏国的青铜布币刻印“釿”字,有半釿、1釿、2釿等品种;赵国和韩国的青铜布币不刻印“釿”字,但也有半釿、1釿的分别。由于实行国家垄断铸造,百姓不得拒绝接受轻小布币,所以,国家垄断铸造的布币越造越轻。因此,我们现在见到的魏、赵、韩国的釿布大多达不到26.32克,重量只有10多克。

新绛大布重量半寽,并不是中国最早铸造的钱币。中国最早铸造的钱币应该有一个整数的重量标准——1寽。纽约美洲古钱学会博物馆藏有一枚中国西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晚期铸造的空首布,重量.10克,是重量1寽的空首布,应该是中国最早铸造的钱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6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