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铜器博物馆惟妙惟肖青铜动物
2024/1/14 来源:不详山西青铜博物馆有一个单元叫“技艺模范”,专门讲述青铜器制作,包括原料、铸造技术、造型纹饰等。
青铜时代人类还处于向自然学习阶段,体现在青铜器造型及纹饰设计中,就是身边看到的山川河岳、风雨雷电、动物植物或生活场景等铸成青铜器造型或纹饰,其中以动物形象为题材的青铜器,贯穿整个青铜器时代,包括龙、牛、猪、羊、象、兔、貘、驹、鱼、鸟、鸮、鸭等,或整器,或局部;或写实,或抽象,艺术想象力丰富,在青铜艺术中别具一格。
西周绛县横水倗国墓地出土貘尊。
貘,现在生活在东南亚(1种)和南美洲(4种)的哺乳动物。这么活灵活现的貘尊出现在山西,说明当时的工匠是“面对面”仔细观察过貘的,这也说明至少在东周时期,山西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貘尊短颈、圆眼、大耳、鼻稍长、短尖尾、四足粗壮、背部有盖、鸟形钮,通体饰麟纹,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西周曲沃县北赵晋候墓地兔尊。
整体呈兔形,四肢较短,足部弯曲作跳跃的姿势;长长的耳朵贴于颈背上,圆圆的眼睛,短短的尾巴,突出的嘴部刻画得十分生动传神。兔尊上有盖,盖上竖起一个环钮,构思奇巧,制作精细。
西周绛县横水倗国墓地凤鸟纹提梁卣。
卣,古代用来盛放秬鬯的祭器。
凤鸟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商周时期的凤纹,大多以雄浑、肃穆、稳健而见胜,显示了奴隶制社会的等级森严、凝重保守的风气和当时的审美情趣。
西周绛县横水倗国墓地兔首觯。
觯,酒器。盖子像兔子吗?更像鸟。
春秋新绛县出土蟠蛇纹镂空鼎。
蟠蛇纹镂空鼎是山西青铜博物馆所有鼎类青铜器中造型最特殊的一个,鼎腹外层铸群蛇,为传统的失蜡法工艺。
失蜡法工艺器物在曾侯乙墓出土最为著名,例如那个国宝级的尊盘。
战国立鸟形灯。
一只振翅欲飞的小鸟,立于镂空圆形底座上。鸟首处接一曲折状盘柄,上承一莲瓣形灯盘。小鸟造型活灵活现,羽毛刻画得极为细致,工艺之精湛令人惊叹。
出土的战国灯具很多,各种各样,一种生活情趣,当然是贵族才能享受到的情趣。
战国长治出土夔龙纹方盘。
盘和足(动物)连接的部件是不是人脸形状?
盘体呈长方槽形,直壁平底,腹侧各有一对俯首衔环耳作装饰,四足以兽作形,内外都有夔龙纹饰。做足的小兽很萌的哦。
汉彩绘动物纹酒樽。
这种酒樽在汉代很流行,漆器也有类似酒樽。这件青铜酒樽的足是熊形,还是蜷身蹲踞的熊。
顶盖有三只凤鸟。
战国水路攻战纹鉴。
战国错红铜凤鸟纹鉴。
鉴没啥太特殊的,比较有趣的是把手是用牛衔着的。
商、西周和春秋时期动物纹的变化。
推荐相关阅读:
山西青铜博物馆:专业讲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山西青铜博物馆:一件有玉般光泽的西周青铜卣太原赵卿墓:从三件带虎纹青铜器,看到墓主人的雄心壮志宝鸡:秦人不容易国博:在“宅兹中国”展上再见利簋